•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多元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形式,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航天小学?56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zjb/xzjb202236/xzjb202236320-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zjb/xzjb202236/xzjb202236320-3-l.jpg">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双减”让教育回归本真,“课后服务”让童年轻松快乐。我校课后服务工作实行“1+1+N”模式。第一个“1”即完成国家课程的课后作业,由本班语文、数学、英语任课老师辅导学生进行自主作业管理,保证一二年级学生回家没有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学生一小时内完成所有书面作业。第二个“1”是阳光运动一小时,每天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主要由大课间、体育课、午间活动和体育社团等组成;“N”是丰富多彩的阳光课程,由学校有特长的教师团队和校外具备资质的机构共同组成。现目前,我校的阳光课程涵盖了艺术、体育、科技等五大类,三十四个小项,60个班级。

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学科课后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化的数学趣味服务课程,彰显学校课程特色,做有温度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应学尽学,学足学精,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成长路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多元作业形式,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1.分层类作业。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学习情况也不一样,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知识的提升。我将我班学生划分成A、B、C组,A组是学优生,B组是中等生,C组是后进生。在精准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分层类作业(如图1)。

2.操作类作业。

动手操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第二,操作可以对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第三,操作可以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关于动手操作的内容不胜枚举,如“量出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画垂线”“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轴补全对称图形”“画圆”等等,因此,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学习时,作业的布置要以操作类为主。课后服务作业重视操作方法的交流,强调操作步骤的有序、规范,关注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步骤是怎样的”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3.表达类作业。

班上总会有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或者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不敢问老师、问同学。因此,设计表达类作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都基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都是错多复杂的,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能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如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要布置表达类作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叙述清楚:你是怎样分割的?为什么这样分?以提高学生根据图形特点选择合适的分割方法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素养。

4.闯关类作业。

围绕学生知识的薄弱点,教师可以设置由易到难的闯关游戏,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好玩的游戏中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提升学生简便计算能力时,可以这样做,第一关的习题为:,第二关的习题为:;,第三关的习题为:等等。

二、多元趣味数学活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催化剂,具有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后服务,能有效地打破枯燥的数学学习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班课后服务开展的趣味数学活动主要有:“整理数学笔记”(如图2)、“画思维导图”(如图3)、“写数学日记”、“制作数学小报”、“玩数学小游戏”、“数学故事分享交流会”等活动。同学们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感悟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多元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与实践是通过活动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可喜的是课后服务为教师、学生提供更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时间,从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延伸出去,在探索交流活动中得到数学思维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我班要去参加研学旅行,去娄山关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时间周一至周五其中某天的8:00—17:00。在课后服务时请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研学计划,包括具体活动安排、费用、路线等。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参与以下交流探索活动:

(1)了解有关信息,包括车型与租车费用,食物、水所需物品等。

(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

(3)计算乘车所需时间、所需总费用、每个学生需要交纳的费用等。

(4)设计研学时的团建活动。

通过像这样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学生可以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同时提升创新能力。

多元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形式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才能将学好数学作为学习的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是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数学,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能够运用数学,在了解数学后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