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教学管理与策略浅谈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幼儿园?湖北?宜昌?44352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精细、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帮助更多的学前教师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42-

引言

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幼儿,如何让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完美开展十分重要。家长、教师、幼儿作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三个因素,对幼儿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幼儿提供优质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态和心理,要做到充分尊重、了解、引导幼儿,同时还要注意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和提升努力。

1当前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活常规管理形式单一,缺乏正面引导

目前,多数幼儿园的常规管理是以集体为主、个别教育为辅助,很少有能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教学的方式。在部分教师看来,集体教育是管理幼儿非常方便和快捷的方式。但这种方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幼儿的个体性和特殊性。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管理中,教师的意愿往往是往更方便、更省心的方向靠拢,并不会过多关注幼儿个体的意愿,而且这种单一的管理形成并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1.2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无论在哪个学段,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如果缺少幼儿的积极参与,就无法实现学前教育的目的。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要保证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活动空间,更要求幼儿园和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视幼儿的主体位置。但是,在当前的学前教学管理中,部分学前教师对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由散漫就是主体地位的体现,会不加约束地任由幼儿在幼儿园内自由发展,完全忽视了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太小,过多干预幼儿的一日活动,甚至剥夺幼儿的话语权。比如,有些班级区角活动的内容、主题、方式等细节全部由教师决定,完全不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想法,影响幼儿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1.3家长和幼儿园互动明显不足

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和工作,也需要幼儿家长的配合,然而很多时候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合作并不到位。要么是幼儿园无法联系到家长,要么是家长无法及时得到幼儿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情况。这就导致不少家长存在着对幼儿教育观念理解不足的问题,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情。一些幼儿园也存在着和家长沟通不及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应当第一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而不能因为怕麻烦而不去沟通。

2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策略

2.1健全管理体系,形成人性化管理模式

教育教学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一方面,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依托幼儿园的管理架构,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有纵向的管理模式,如从大到小的划分为:教科研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即从园部到级部再到班级,层层递进,结构越来越细。有横向管理模式,可以进行领域研究划分,如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横向设立一些活动设计组、宣传小组等。这些管理模式,可以根据教师需要或教师能力、特长进行有效划分,亦可以横向和纵向相结合,将每一位管理者和教师都纳入管理体系中,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2.2让幼儿在教育教学中充分释放天性

幼儿教师要始终明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启发,形成更好的人格。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在课堂上的感受和心态。幼儿教师的教学计划应当是围绕幼儿展开,且让幼儿充分释放出自己天性的过程。为达到让幼儿教师重视幼儿的目的,应当多进行一些相关的计划和活动。通过游戏把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让幼儿在其中进行自我挖掘和发现,重点突出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参与性。幼儿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观察的作用,通过对幼儿进行正确的价值观输出和生活经验的传授达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针对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做出优化和改进,让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比如,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大班幼儿带着小班幼儿进行探索和自主发现,幼儿在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学习知识。在对幼儿进餐过程的管理和改进中,可以让幼儿自主进餐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自主进餐习惯。

2.3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第一所学校,但做好学前教育不仅是学前教师的工作,也需要家长参与其中。家园共育要求幼儿园、幼儿与家长三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只有在家园共育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定期拍摄幼儿教学活动、同伴交往、在园生活环节的视频发送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将孩子在家的表现拍摄成微视频发送给教师,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开展教学管理活动。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为幼儿园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幼儿园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将育人理念落实到学前教育的每一项工作中,提升育人的持续性。幼儿具有其生长和认知特点,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丰富教学活动和手段,才能促使学前教育面向全体幼儿,增强学前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段向琼.新时期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8),39-40.

[2]濮红芹.“细、准、严、精”刍议幼儿园后勤管理[J].知识文库,2021(02).

[3]爱泼斯坦.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M].霍力岩,郭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