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浙江省?绍兴市?312033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44-

目前国内很多幼儿园在实施五大领域的教育中都很重视科学教育。现在我们提倡的科学是玩,是快乐,是游戏,是发现。而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思维。科学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是一种实证的思维方式,即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在儿童早期,已出现了对周围世界的好奇、探索和思考等探究性活动。这些本能性的活动不知不觉地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展现了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更呈现了推理思考的特质。这些本能性的活动,正式最初的科学活动,也是体现了科学的本质所在。我们不仅要培养幼儿学习的能力,更要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科学思维不该是从事科学、或者说理科生才需要的东西。它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基本素质。因为它会引领孩子,使孩子拥有持续获得知识的能力。

一、提供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我们教师想要维护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该给予幼儿合适的操作材料。大量丰富、真实的操作材料,会给幼儿呈现出具体的图像信息。例如在“水的秘密”主题中,幼儿在探索水的特性中,运用了大量的管道材料,搭建了如何让水流动的水迷宫;又利用家长资源,制作奶茶,探索什么材料能与水融合,什么材料无法与水融合;又提供了真实的冰块和水,让幼儿亲自操作,去感知两者的温度差异和形态差异,发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幼儿发现冰会融化成水后,教师通过适宜的引导,让幼儿自己进行科学实验,比较放在室内的冰和放在室外太阳下的冰的融化速度,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内容进行思考,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速度越快的科学规律。幼儿亲自操作,会获得最真实的感知信息。这种真实的、具体的感知和图像信息刺激幼儿直觉思维开始工作,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促使幼儿展开联想,得到“顿悟式”的答案。

二、提供条件,引导幼儿动手探索,引发幼儿深度思考。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活动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形式,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各种科学活动。因此,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科学环境氛围,吸引幼儿积极动手参与活动,成为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取向。幼儿在观察和操作时,产生“为什么”、“怎么会”的想法,并以这些问题为起点,通过问题推动幼儿主动查找信息,动手操作验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在我们的科探站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大胆假设,科学论证”,是我们科学站社团的主要研究方法。引导幼儿建立假设,通过实践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在进行《自制电路实验—灯泡亮了》这个科学小实验活动中,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后,如何组装才能让灯泡亮起来呢?我们在操作前,引导幼儿分小组来进行他们自己的假设。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动手操作,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这既可以培养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实验的重要性也会印在他们脑子里。又如在种植区内,我们让中大班的幼儿在种植园地里或者植物角中,用不同形式同时种植各种蔬菜、绿色植物、花等,有畦植的,有盆栽的,有棚栽的,还有无土栽培的。幼儿边学习种植、管理,边观察比较各不同种植方式下植物生长过程的差异,从而充分发挥种植园地的科学价值。这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正是操作,让幼儿发展了科学思维基础。”

三、运用游戏化的策略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首先,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可为幼儿提供趣味化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其次,神奇的科学现象,让幼儿在观察与发现中,有所思考的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对身边自然现象感兴趣的同时,鼓励幼儿通过动手尝试,大胆地尝试解答疑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或推测。第三,多变的游戏操作形式,引发幼儿在玩中有所感悟。材料的游戏化使用,符合3-6岁幼儿认知的特点,游戏化的操作方式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只有在玩中探索,幼儿才会有鲜活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要注意方式,符合孩子兴趣需要的方式才是最适合有效的。

例如,在“奇妙的声音”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投放大量操作活动材料让幼儿去玩听声游戏,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属罐、纸盒中分别装上水、沙、小石子、小铁片、小木片、小塑料、小纸团等,然后盖紧盖子,让幼儿自由地用力摇,用小棒敲,在自由游戏中来听辨它们发出的各种声音,从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接着动手操作 “声音与振动”的科学小实验,进一步让幼儿理解声音是怎么发出的,制作声音“乐器”“土电话”等。还可以让幼儿用这些制作成果和起先玩的各种罐罐作“伴奏”乐器和打击乐器,边唱歌,边敲奏打击乐伴奏,以激发他们自娱自乐的兴趣,体验各种乐音带来的愉快享受。通过游戏化的科学活动,使幼儿的科学观察、探索、操作、发现、口语表达、听音和欣赏声音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爱探索,爱科学的兴趣也因此得到培养。

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大量丰富、真实的操作材料,给幼儿呈现出具体的图像信息;幼儿亲自操作,获得最真实的感知信息,刺激幼儿思维工作,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促使幼儿展开联想,得到“顿悟式”的答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游戏中能探索与深入思考,促进其科学思维的发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