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五小学?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双减”目的是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也减少课外辅导培训的负担。“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践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时,应以学生的认知现状为基础,加强对“双减”政策内涵的解读与分析,并通过对高效多元的教学策略的落实,构建出更具吸引力、创造性的教学生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需要的全面满足,减轻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48-

“双减”是新时代教育的诉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优化语文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调查研究显示,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于“双减”政策的认知并不明确,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课堂改革时,仍然没有将“双减”政策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课堂当中。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实施“双减”政策的重要性,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注重书面教学、忽视学生体验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1]。不仅如此,由于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改革及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为学生安排了大量的作业练习,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时间都用在了作业的完成方面,导致教师很难与学生展开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教师难以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到了高质量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需要做好课堂知识引导者的角色,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探究,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制作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视频或者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记忆。例,在教学《墨梅》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课堂上播放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视频片段,其中,谭维维《墨梅》改编歌曲,使学生从流行文化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墨梅》这首诗,从而使学生改变了对传统语文课堂的认知,开拓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第二,传统课堂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课堂理解程度,一部分教师为了追赶课堂教学进度,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第三,一部分教师在规范课堂纪律的过程中过于严肃,难以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反思教学方式,落实“双减”政策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减负增效的理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学生打造减负增效的教学课堂。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语文问题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要使学生达到共同成长的教学目的,就必须为学生构建因材施教的教学课堂。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不断鼓励班级内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进行语文知识的拓展,满足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内容则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恰当的课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营造轻松温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开展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组建课后服务教师团队

“双减”政策的不断贯彻与落实,逐渐延伸出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而这一措施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高效地完成语文课后作业。课后延时服务还可以减轻学生家长辅导孩子的负担。但是就目前来看,学校所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如,一部分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的过程中,只要求班主任管理学生,或者只让学生在班级里写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课程指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教师需要优化作业设计,减少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长与完成总量。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质量上的优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减轻校外培训的负担,教师需要改善课后教育教学服务质量,让学生走出“课后三点半”的困境,进而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指导[2]。“双减”政策的出台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学生对时间的利用,作为课堂学习的有利补充,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完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树立起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真正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课后服务“自说自话”的现象,积极利用课下时间了解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开展趣味性十足的课后教学服务,减轻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抵触心理,凸显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和价值,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后服务当中,全方面契合“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

三、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不断地将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当中,教师还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最终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辉.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天津教育,2022(26):73-75.

[2]刘颖.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知识文库,2022(17):85-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