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引导性和延伸性。若能利用好思维导图,将教与学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则能辅助我们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本文基于实践,结合实例,探讨了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可行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 英语阅读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5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语言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教学研究院做过一项名为“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调查问卷”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对思维品质有关内容的了解呈碎片化,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其中,有56.32%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相关能力。如何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效落实于我们的日常英语课堂,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语言教学工具,能帮助学生整理和思考,甚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视化思维导图有八种图示,分别为圆圈图、树形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括号图和桥型图。每一种图示表示一种特定的思维类型,本文旨在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类型
(一)流程图——理清事件顺序,培养逻辑性思维流程图能可视化地表示顺序排列的思维过程。主要用来表现序列,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能够分析一个事件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因此流程图非常适合记叙文体裁的阅读文本。
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1 Section B The Winning Team为例,利用流程图将连续性文本提供的文字信息转换成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事件的发展顺序随之一目了然。
(二)气泡图——描述事物特征,锻炼逻辑性思维
气泡图能可视化地表示描述事物特征的思维过程。因此,气泡图特别适合说明文体裁的阅读文本。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核心词为中心,在环绕的气泡中分别详述相关要点,将较为复杂的事物进行层层梳理。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9 Section B 2b Singapore — 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确定文中关于Singapore的中心词,接着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变成一副气泡型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地展现文本的全貌,使文章结构和知识点一目了然。无论是梳理故事的脉络,理顺事件的前因后果,还是罗列事物特征,最后形成整体概念,都需要学生逻辑思维的参与,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更加具有逻辑性。
(三)括号图——罗列判断依据,发展批判性思维
在The Winning Team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图1的流程图,事件的脉络已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透过事件的表层推断主人公Peter的情绪变化,并罗列依据来证明自己的判断。学生认为Peter的情绪变化是从“sad”到“enlightened”,并用文本材料论证了自己的观点。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语言反映的态度、隐含意义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进行揣摩,锻炼了思维的逻辑性,发展了思维的批判性。故事中人物的话语和行为往往隐含着人物的情感态度。在今后的学习中,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都可以尝试运用话语和行为映射情感。
(四)圆圈图——发散文本话题,促成创造性思维在信息获取和解构的基础上,提升语言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高阶思维培养的重难点。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仍以Singapore — 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为例,在读后阶段,笔者创设了美国网友想来诸暨旅游的真实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联想和创新,解决新问题。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的运用
周智忠老师的“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调查问卷”中显示:谈及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所面临的困难,有68.97%的教师认为主要困难是怕课时太少,完成不了常规教学任务;对此,笔者认为利用好思维导图,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要求学生课前绘制思维导图——前移阅读教学起点
我们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原理,让学生在上课前一天绘制一幅该文本的思维导图。一般来说,绘制文本中事件的流程图,以及罗列文本事物特征的气泡图和发散思维的圆圈图,学生只需要认真阅读文本,就能绘制出像样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可视性能帮助教师看到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过程。阅读课前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不仅能有效引导和监督学生课前预习,还能借助于此,将学生的新课学习起点向前推移——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学生预习的终点,也是课堂活动的起点。
(二)引导学生课中讨论思维导图——转变阅读教学主体
因为没有限定思维导图的形式和内容,只是要求每位学生在上课前一天画一幅思维导图作为作业,这样教师在课前就有时间整理和挑选学生的思维导图,为课堂所用。仍以The Winning Team为例,在阅读课中,笔者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挑选了几幅学生的思维导图,串联课堂。
在学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点评和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事实就是文本中的论述和描写,而观点则是根据作者的论述所作的猜测或得到的结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这种通过搜集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和判断,或者评价他人观点是否合理、可信的过程,正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的过程。我发现:当我们做足准备,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参与度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三、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能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直观地感悟语言与文化现象,为分析和比较其中异同搭建阶梯。同时,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性又能帮助教师督促学生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夏谷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杨瑜君、万玲.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M].古吴轩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