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就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22-
一、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
语文课程有"百科之母"之称,它具有人文关怀和综合价值。所以,语文课的教育应该是富有灵魂的教育,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然而,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绝大部分的老师仅仅注重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育作用,这就造成了语文教育因缺乏思想内涵而显得过于狭隘。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目前这种偏狭的语文教育状况,使语文的教育因具有思想性而富有深层内涵,从而推动了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出健康的个性。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跃,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这样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环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其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有益的推动。
二、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传统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浸润,感受心灵的净化
语文教师要肩负起价值引领的重要责任,要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认真而准确地把握,要将时代和国家所倡导和推崇的主流价值观融入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并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的前途负责的角色出发,仔细甄选最适宜于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内容,从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经典内容"供学生学习。
例如:在对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背景、习俗等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所以重阳节也就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节日。另外,在语文课本中,有许与“忠”“信”“礼”“仁”“孝”有关的文本,老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从文本中发掘出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再加以渗透教育,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建立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念。
(二)注重古诗词教学和朗读情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作为小学语文课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古诗词既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又能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而文字是感情的依托载体,情感是文字的内涵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关键字、句子,并在阅读中强化朗读,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古诗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从学生的视角,让他们反复阅读和识记。在诵读中体会其中的思想与情感。此外,在进行古诗教学前,还应该充分发掘中华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诗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其道德品质。
例如:教学《赠汪伦》时,教师可以从诗歌体裁着手,对其作相应的讲解,并使学生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表现手法;然后,在朗诵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从而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助力传统文化渗透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辅助作用已得到教师的认可,其教学优势体现多个方面,如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多个感官,增强了他们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认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教师想把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课堂,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感受。
例如: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圆明园毁灭之前的影像或纪录片,借此了解圆明园毁灭之前的盛况,体会圆明园相关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随后,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圆明园被毁的照片,以及历史纪录片,让同学们对圆明园被毁的历史有更多的认识,使他们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也从心底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情感丰富、性格高尚的人。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教育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悟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获得心灵的触动,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追求相结合,注重交流式的体悟学习,实现“学得透,悟得深”,从而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使他们养成正面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质。
参考文献
[1]叶锋.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3,No.346(06):29-31.
[2]霍敏,袁正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8):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