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从道德与法治的性质出发,当代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优点和怎样应用的措施等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生活案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本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的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当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发展特点上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是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辩证思维刚开始萌发的。所以,在思维过度发展中必须具体形象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否则就会出现理解、判断、推理上的困难。这一思维特点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抽象概念的把握存在困难。因为初中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而学习道德与法治等理论性较强的课当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第二,对文章的整体概括存在困难。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概括理解能力较差,不能全面很好地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
所以,我们必须解决学生的困惑而生活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只有融入到生活中才有生命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生活案例并进行合理创新改编后应用于课堂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加以生活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目标的达成。这样应用的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知道的、了解的生活案例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探究中感悟人生哲理。
其次,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师生互动。
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学习,已经学习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的问题,为活跃理解背诵打下基础。
选择案例是运用案例的前提,所以首先要讲究策略做好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所选的案例应是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符合课程标准“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心灵,找到共鸣的切入点。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生在课前收集准备本课相关内容的具体案例。这样准备以后激发学生的本门课的学习兴趣而提高深入探究能力。如:学习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学生们跟自己的理想,梦想来讨论分析。上课之前给学生留作业的形式来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个梦而准备了;讲课当中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内容小组来讨论分析了。课堂总结的时候,老师表扬学生们的准备很全面、很实际和自我表达能力而提高自信心。从而实现中国的梦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人人必须这样自信心等情感教育。
二, 解决课程当中的诱惑。道德与法治知识和青少年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导入生活案例时,一定要做好生活案例的解读,增进学生对生活案例的理解。课程当中把学生准备的案例来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过程当中理解困难的基础理念让老师具体的生活案例来解释。这样做提高学生的具体生动活跃的理解做出意义。如:讲述个人怎样遵守法律的时候,生活当中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具体案例来分析,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及承担的责任而引导自觉遵守法律的情感教育。在学习《法不可违》这一框题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引入一件社会上很小的违法案例,如拾得遗失物不还,自砍伐自己种的大樟树等,让学生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当中很小的事情已经违法,违法不小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对于违法行为产生初步的思考,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三,课后,已学内容来分析当前的问题,这样做提高学生已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能力中打下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应局限于理论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要以一些生活案例为契机,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实践和验证。因此,教师应该组织社会调查、生活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内化,帮助学生树立道德与法治意识,学会在生活中有效地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案例具体现实性、直接性。与学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符合青少年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实际案例开展德育工作,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所以,充分挖掘生活当中的案例,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要善用,学生容易理解生活案例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统编三科教材“铸魂工程”专项研究课题《生活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