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狼王梦》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科教创新与实践
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实验小学?山东?济南?250115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整本书阅读正是基于以上对小学生阅读的要求提出的。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通过学生阅读《狼王梦》的感受为例,来论述我对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狼王梦》整本书阅读

一、理论依据

以2017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为主线,设计“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任务群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趋于碎片化、浅表化、功利化。学生们生长在网络时代,习惯于用新型的电子设备阅读,甚至越来越少的孩子能做到拿起好书阅读了。传统的、深度的阅读习惯已经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二、《狼王梦》 阅读教学实践

第一步:选书

在这一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让学生到书店去选书,根据学生的选择最后决定阅读《狼王梦》这本书。同时,老师用“推荐导读课”来推荐这本书。通过介绍作者、封面、目录、感受人物的形式来让学生初步了解《狼王梦》,产生阅读兴趣,接着全班推广阅读。

第二步:老师和学生一块读,坚定读下去的信念

在这一步,我和同学们交流读书感受,一块分享读书的困惑。因为不是拿起一本书,你就一定会读完。能否完成阅读过程取决于自身的能和读下去的信念。《狼王梦》 是公认的经典动物小说,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在于唤醒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在这本书中,有大量的对狼群的生存环境及心理活动、争斗场景的描写。刚开始读时,学生面对大片的细节描写,不容易被吸引,很可能读几天就放下了。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干预,因此,坚定信念,老师指导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指导《狼王梦》的阅读时,我分两步走。

1.了解作者

一来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信念,二来为理解全书打下基础。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沈石溪的成长足迹。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作者的经历和创作目的,视频更深刻更全面展示生存的艰难,竞争的无情 ,不屈不挠的强者风采;有的孩子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了作者的创作过程:在云南的尕玛儿草原上居住并观察记录动物的形态、习性;有的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沈石溪性格:好笑、喜欢唱歌、爱看动物世界、爱逛动物园。走进作者,更愿意捧起他的书阅读了。

2.了解《狼王梦》

老师引导学生知道书籍除了正文以外的内容:封面、插图、目录、作者简介、作者自述。知道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再去了解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沈石溪的《狼王梦》封面简介呈现的信息为:动物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狼王梦。在内页呈现了作者的简介,展示了其作品所获得的国内、国际大奖,并还附上沈石溪的创作谈,表明其创作的动机。以此建构起学生对沈石溪的作品膜拜之情,乐于阅读。

三、通读:阅读活动引领文本梳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要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在引导学生阅读《狼王梦》,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列出书中的人物清单,包括姓名、身份。

2. 画出完整的情节曲线图,并标出关键事件。

3. 完成人物事件关系图,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标注。

活动过程:

1.全班48名学生老师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活动。

2. 引导学生回家和父母一块阅读,并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

3. 教师做好文本的梳理,以便在阅读指导时做科学的指导。

四、研读:聚焦话题,重点突破

通读以后,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的人物、情节都大体了解了,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列举如下:

1.紫岚为了自己的目的,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它的孩子难道不恨她吗?

2.紫岚在追寻成为狼王的路上,接连失去三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继续?

3.为了帮助孩子成为狼王,紫岚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她会后悔吗?

4.紫岚的四个孩子,性格各不相同,有的适合做狼王,有的不适合做狼王,但是她完全忽视这种差异,为了完成自己的目的,训练他们成为狼王,这是不是一种自私?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我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动物界“弱肉强食”这是永恒不变的定理。

为什么付出巨大代价还还不放弃,还孜孜以求?这就是自然界追求成为“强者”的自然法则。

2.关于文本形象分析理解

书中主要形象有紫岚、黑仔、蓝魂儿、双毛、媚媚,把握住它们的形象特征,对文本的主旨的把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潜心研读、更深刻把握人物形象,笔者让学生找寻文中形象和自身的契合点。

五、结语

一本好书的阅读,需要学生学生静下心来,要有安静的内心,要利用大段大段的时间体验庄重的悠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透过深入内心的阅读,在阅读中体验不断建构、解构、再建构的循环往复。在此过程中,师生都感到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整本书阅读地开展,学生能体验到自身认识发展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反思性知识的行程与丰富。

参考文献:

[1]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2]李煜辉.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