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校外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战略策略的提出,为高校外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彰显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能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基于此,本文从促进学生拥有思考能力的需要和满足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两方面,分析了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完善外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两条有效策略,希望能给高校外语教师一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批判性思维能力;高校外语课程
引言: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思想政治立场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来“课程思政”的战略,力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信仰,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渐成为一个专业知识与立场坚定并存的人才。作为直接组织教学活动的高校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课程思政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学科中,久而久之,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为日后成为合格的人才奠定牢固的基础[1]。
1、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1促进学生拥有思考能力的需要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课程思政”战略计划的提出,为教师完成自己的任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高校外语课程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渗透思政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与学习中问题,那么假以时日,他们必定将用有坚定的信念。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看透问题的本质,从而做出更为正确的决定。
批判性思维不同于以往的日常思维模式,它带有强烈的批判性。但它并不是批判主义,不管事情是否正确,都要批判一下,而是注重通过科学的逻辑,对问题最为客观的评价。须得承认,在外语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外语知识与外语技巧,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思考能力与正确看待世界的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学院的教师对于外语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外语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强化,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则能帮助教师完成这一目标,它能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体系与以往的经验,对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是生活中的问题,展开辩证的思考,从而对外语课程学习有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1.2满足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
文明的进步,让社会对于人才的思想提出来相对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人才不能需要具备牢固的知识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所学,有效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还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科学思维观念。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外语课堂上,高校外语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以便能够充分保证他们的思维与社会的要求相一致,为他们日后获得良好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2]。
2、在高校外语课堂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高校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需要以自身有效引导为基础。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然而由于他们阅历有限,经验欠缺等,在进行辩证思考时,很容易出现认识不全面等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旁边提供科学的指导,如此他们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与改进的策略,为日后拥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在外语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便他们在获得良好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自己大脑,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换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帮助学生明确他们自主学习的方向,又要对他们的自学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实时的监督。一旦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就要以最为恰当的方式指出来,同时,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资料等等,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创造良好条件[3]。
2.2完善外语教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于外语教学,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出学生学习外语课程的实际情况,那么他们就可以根据结果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让自身的学习更具科学性;反之,则可能阻碍学生的进步。为了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当前的评价体系。比如,在对学生的课后习题等进行检查时,除了客观的地打出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态度,例如,字迹是否清楚等等。总之,课程评价体系要具备科学与全面的特征,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科学指导的作用。这在段时间内可能无法完成,但高校外语教师要具备这方面的意识,以便教书育人的职能得以良好的展现,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熏陶,推动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4]。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彰显教书育人职能的需要。作为外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高校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种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便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的熏陶,促使其在获得专业知识夯实的同时,还能获得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等各种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外语教师要抱以高度的耐心。
参考文献:
[1]郑吉婷.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 海外英语,2021,(04):164-165.
[2]程时娟. 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 学周刊,2021,(07):10-11.
[3]和芝兰. 高校英语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探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63-64.
[4]田小兵.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 基础教育参考,2018,(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