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策略探索

科教创新与实践
皖西学院?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让广大的高校辅导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辅导员不仅担任着高校学生就业路上的指导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自然担负起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面对重重角色的压力,广大的高校辅导员任重道远。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施教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却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应用不深等问题,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前言

大学是学生在校学习与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在象牙塔学习的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社会环境、形形色色的就业问题等重重考验,尤其是当下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压力,让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每年被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学生无数,但真正走出阴霾的更是屈指可数。据行业调查显示:我国约有35%的高校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较上一年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高校辅导员作为与高校学生交流最频繁、接触最多的人群,自然而然承担起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任务,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有效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落实。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石,二者相辅相成,确定了高校管理工作的目标,增强其责任感[1]。高校学生多为外地学生,因为初来陌生的城市求学,辅导员作为教学者,更像是父母,不仅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还要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也是共同促进广大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策略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对二者的认识

为了从根本上强化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认识,广大高校辅导员须清晰的意识到不仅要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确保其身心健康,这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两项核心内容[2]。现代社会就是人才的竞争,优胜劣汰,只有能力强、社交广,才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节奏,而一些能力不足、社交圈狭窄、心理承受能力弱者,极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大学作为学生生涯的“收官阶段”,正所谓“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社会的竞争往往在大学校园里时时刻刻上演,一旦被心理阴霾笼罩,便向广大高校辅导员发出“危险信号”。而此时,若高校辅导员仅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而是要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积极看待任何事情,不要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任何事情。同时,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品质,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善于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培养心理辅导技能,积极参加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增强其心理辅导能力的专业性[3]。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为了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首先要在全校积极营造一个良好、文化气息浓厚的学习氛围。合理利用好所有的宣传手段,比如校园展板、电子屏、橱窗等,并开设“心理健康宣传周”、“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周”等主题,借助校园广播站,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旨在让全校上下营造一个乐观向上、 团结友爱、 积极进取、 宽容和谐的团体氛围。同时,在高校开设心理咨询室、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等机构,选拔业务能力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来负责,通过发挥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师生沟通。广大高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公众号、微博账号等载体,定期向微博账号、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章,疏通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渠道,为学生倾述烦恼、畅聊心事提供了一个隐形、安全的平台,吸引更多学生的积极参与[4]。

(三)定期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辅导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联合学生会、团委等学生干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比如人际关系训练营、职业生涯辅导主题座谈会、恋爱心理辅导等活动,辅导员可以设立一对一辅导室,彻底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这也不仅会让学生感到反感,甚至还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不仅是学生的倾听者,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者,积极关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辅导,从而真正意义的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还给学生一片蔚蓝、洁净的天空[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为学生职业生涯制定详细的规划,还要积极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因材施教,时刻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消灭心理问题的萌芽,增强其思政理念,在获得显著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军霞. 对新时期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思考——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9, 036(015):308+310.

[2]甘桔. 在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36(46):85-86.

[3]张雯雯, 耿琰杰. 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初探——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J]. 文教资料, 2020,63(20):2.

[4]焦仕刚.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维支撑下辅导员的工作思路[J]. 中国教师, 2021,36(S1):1.

[5]张晗. 高校辅导员符合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J]. 当代旅游, 2019,69(43):52.

基金项目: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途径研究,编号:WXSK2022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