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课程思政与课程导向为一体的材料工程基础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科教创新与实践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材料工程基础作为材料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基础导论课,其涵盖知识面广、科普性较强,对其他课程有引领性和指导性作用。本文根据该课程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其专业特点,从优化教学团队、完善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库和改革教学方法四个环节,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导论课的作用,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构建对专业的认知地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更快的适应大学专业课程。

关键词:材料工程基础;导论课;课程思政;竞赛案例

材料工程基础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导论课是新生入学的专业入门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对材料学其他专业的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过渡区[1-2]。做好专业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整个专业各门课程及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缩短由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为实现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3]。还能在职业素养方面,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道德情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导论课的课程内涵需要“课程思政”理念作为指导,只有充分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职业素养和生态文明教育等元素,才能实现专业导论课的内在要求,完成课程的育人功能[3]。目前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比较淡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生硬,对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思路不明确,最终导致教学与育人呈分离状态,育人目标达程度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规划,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拟从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团队、整合教学资源库以及改革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旨在更好地发挥材料工程基础专业导论课的潜在价值和教育意义。

一、优化教学团队

目前本专业的工程材料基础课程仅由一名教师进行讲授,本课程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且章节之间相互独立,受制于教师理论水平、知识视野、工程科学背景以及工程实践阅历的限制,对于课程中涉及到其他专业的内容,如高分子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成型及加工等,则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对该领域最新的科技前沿不能很好的把握,对其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因此,本项目拟对教学团队进行优化,加入高分子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她们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精炼方面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对专业领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掌握的比较全面,对其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把握的更加准确。此外,为了更好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邀请621所高级技术人员加入教学团队。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术,还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且自带行业的精神风貌,能够在教学中无形的的感化和影响学生,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大国工匠精神;此外,他们对行业最新的规范和案例掌握较为全面,在案例中穿插和融入一些“思政元素”,不仅起到丰富和充实案例的重要作用,还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4]。反过来,思政教育元素的补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起到了加深记忆的作用,做到“思学相长”。例如向学生介绍航天发动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粉末冶金制备过程及其应用,见证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飞速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什么工匠精神,产生求实创新的萌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完善课程内容

对于初次接触材料科学的大一学生,专业知识的了解基本是一片空白,工程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导论课,基本任务除了让学生了解材料专业内容、学科特色及发展方向,还要让学生了解以后能做什么,增加自己的使命感,及早的做出人生、职业的规划,增强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后续将要学习哪些相关的课程来支撑其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比较欠缺,学生对以后要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不太清楚,无法尽早确定职业规划,以一种完任务的心态来学习,使命感不强,因此要增加对专业就业指导内容的讲授[5]。另外,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桥梁,在导论课讲授过程中要增加对专业课程的介绍,让学生对整个专业课程有一个整体印象,明白各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此外,在讲解的过程中列举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优秀行业事迹,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和行业责任,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2.1 整合课程资源库

课本上的内容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大一新生而言,过多的理论容易使他们对专业课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导论课必须有丰富课外内容作支撑,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浅入深,弥补教材的不足。另外,案例中包含更多形象化的思政元素,比如工程师的执业态度、职业道德、价值观、合作精神等。而这些优良的职业操守往往也是工程师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目前课程的案例资源库主要包含一些专业领域的前沿介绍,内容较为单一,而且都是综述性的文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项目拟增加竞赛性实践项目的经典案例,例如增加了“Si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及“植物秸秆基绿色新型液体地膜的研究”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案例的讲解。这些案例不仅能使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理解的更加深入,也让学生们对大学竞赛项目有一定的了解,确切的感受到学以致用,将理论转化成实际。竞赛性的项目作业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这些竞赛性项目案例的介绍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对学生建立创新思维和增加荣誉感有很大好处。另外,还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案例”,丰富案例库。

2.2 改革教学方法

经过上一轮的教学改革,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增加了反转课堂和调研报告。学生们对课程的参与度明显提高,验证了参与式教学对于提升课程质量的有效性。因此本次教改拟进一步增加参与式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丰富参与式教学的模式以及细化参与式教学的过程,更充分的发挥参与式教学的优势。如给学生播放《大国工匠》中的选段内容—港珠澳大桥的建立[6]。看完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并布置一道难易适中的作业题,让学生根据视频和所学内容寻找答案。一来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让学生对工程概念有一个形象的理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放眼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感受到大国工匠精神、求实创新和奉献精神等,为中国制造的崛起而自豪;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另外,自学能力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必备因素,较强自学能力的养成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增加学生文献检索、阅读和整理开始。因此要增加专题报告任务的布置,对检索方法进行讲授的前提下,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检索、归纳和总结,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科学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7]。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是一项繁杂的工作,由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企业生产对学生的专业需求,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行业需求改进专业课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结合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方法,有效的将专业内容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晓晓, 白洋, 倪蓉. 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2]郑义.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 海外英语, 2021.

[3]赵晓晓, 白洋, 倪蓉. 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4]吴芳. “课程思政” 视域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广东化工, 2020.

[5]赵秀婷. 对大学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 贵州农机化, 2019, 1.

[6]范春萍. 工程导论课课程建设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2): 176-183.

[7]王显威, 胡艳春, 陈运保, 等. 任务型教学法在材料导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 (2): 135-137.

基金项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课程思政与课程导向为一体的材料工程基础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JY-2021-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