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的方向靠拢,课堂教学更加成熟与完善,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物思维以及学科素养,促进中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生物实验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科学性、开放性、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发现、分析、思考、总结,学生之间相互探究、相互促进,感受到生物实验的内涵及魅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应用价值和主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科知识体系。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创新、尝试大单元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初中生物教学能够得到整体性提升。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含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已全面推进,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落实,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联系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塑造精神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和基本框架,能够熟练掌握生物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能够得以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所谓学科素养通常情况下所指,当学生在面对客观世界时,能够继续保持坚定的思想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追求真理,还能让学生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对自然的保护和关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此同时,中学生这一阶段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但是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路径
(一)树立生命观念,提高思想意识
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基因知识、卫生防控知识等一些内容在生活当中的用处十分广泛,这也就为生物教学与生活时政热点事件的结合提供了基础。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知识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提取生活现象和事件当中的生物知识,从指定科学的教学策略。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许多生物知识都可以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为了满足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对生物知识的需求,需要对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进行培养,借此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验性特点,生物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一些生命活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命活动帮助加深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在生命活动当中让开动脑筋,促使学生以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的生物问题。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不仅要对课本中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掌握,还要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延伸,增长学生的见识和知识视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积极探索实验,提高思维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会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他们具有把控重点的能力,在一堂课中能够抓住核心内容,并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梳理,让自己理解透彻帮助消化,用心领会每一个重点难点。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从理论知识到实验操作,经常会涉及到逻辑推理关系,推理是一步一步逐渐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是一个关键性环节,由一个问题开始,延续到多个问题,再通过所学知识做排除,验证问题或现象,最后将结论推导而来。
例如,在进行显微镜实验时,利用显微镜来观看洋葱内部的微观世界,在课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限,能做成功的切片种类不多,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在每个实验结束后,教师都会对实验进行反思和总结,把握住这个机会为学生播放一些其他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的形象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点,了解更多的微观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讨,并完成实验报告。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探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设置一些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三)生物优化教学,引导自主实验
生物是一门具有科学性、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学科,实验操作在生物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教学环节,所谓实验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尝试、探究最终想要的结果,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成为学生的指挥官与合作者,在积极引导下,让学生们敢于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观点,对提出的问题需要通过自主实验去进行验证。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制造“问题环节”、创造质疑的条件,为了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可以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对实验教学的流程进行全面优化,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积极和投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实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写有数字的载玻片,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显微镜去观察数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看到的数字有所不同,当教师公布答案后,没有观察正确的一方产生质疑。教师需要引导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再次自主实验,一步步发现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最终找到问题的源头。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像传统模式手把手教,而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不断探索和思考、排除错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体现出生物实验优化教学的真正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工作新的工作方向,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活动,让学生以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更好的生物学习效果,以此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菊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8):107-108.
[2]黄淑瑛.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