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社科学术交流文集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摘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理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逐渐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揭示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并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文化工业

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背景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着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新变化。这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工业化得到了飞速提高、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空前激增,也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随着贫富悬殊程度不断加深,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加深了人的异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市场经济逐步实现了向垄断市场的转变,社会发生了新变化,统治者对人民大众的剥削转向了对其精神意识的削弱,使民众丧失了斗争意志,满足于被压迫、被剥削的现状,成为被资产阶级统治者压迫、剥削的工具,不断地为统治阶级创造财富,也成了维护统治者统治的一种手段。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独裁,希特勒和法西斯势不可挡,纳粹分子利用媒体技术对大众的精神进行控制,在国内随意的进行大范围反动宣传,致使民众的意识深受其控制,陷入了法西斯独裁专政的牢笼中,支持其统治。

另一方面,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深受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卢卡奇的物化思想、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和弗洛伊德思想的启发。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深深地贯彻其中,对启蒙的异化和文化领域存在的异化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对理性进行批判时,还受到了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对合理性的追求最终会导致其得不到合理性的结果,是一种非合理性的结果。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部分的吸收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将其精神分析学运用到文化工业中,指明了大众文化对人们意识的控制性。

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发现,大众对文化的接受表面上是自由的,但实质依然是被控制着。文化工业的兴起,使文化领域的自由化和独立性不断地弱化。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人们深受文化工业同一性的影响,使文化产品日趋同化,摧毁了文化的多样性,侵犯了大众具有的文化选择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力,使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和想象力。文化工业逐渐成了统治者统治人、奴役人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是统治者用来束缚民众的工具,例如电影中的场景只不过是哄骗大众、麻痹大众的思想,使人们越陷越深,而难以逃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随着理性在掌握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之后,去控制大众的精神生活是必然会出现的,他们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后,对社会中的文化对人类物质和文化的侵蚀进行了批判。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将大众文化作为了批判的主要对象。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所阐述的大众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倡导的文化,是指在当时工业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资产阶级利用科技成就,通过文化传媒工具对大众进行的控制和误导,是一种同科技和娱乐相结合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批判是技术理性批判在狭义的文化领域,即文学艺术领域的延伸。”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通过文化工业来批量生产文化产品,以达到欺骗、控制大众的目的,是资产阶级统治大众的新手段。

(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内容

第一,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逐渐加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也成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文化的商品性特征不断显现。文化不再是人们用来慰藉心灵的工具,而成了获取利润收入的商品,成了赚钱的工具。在文化工业中,抛弃了文化产品的欣赏价值,不断加强文化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大批的生产能够满足大众欲望需求的文化产品,这时人们制造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以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商品化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大众文化技术化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引诱着大众的消费,为资产阶级欺骗大众提供了新手段,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的多样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种目的就使得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不断加强。广告就成了技术和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人们利用广告宣传文化产品,并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激发人们的消费心理,促进他们的消费行为,导致他们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不知不觉地大众就受到了广告和文化产品的控制,成为了文化消费的奴隶。大众文化的这种商品化发展也凸显着异化的色彩,文化原本是大众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的自由活动,而文化商品却将大众的非工作时间占有了,文化产品成了人们精神劳动的产品。因此,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忽视了文化产品本应有的艺术性,不断地追求其商品化,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第二,大众文化虚假的娱乐性逐渐显露。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反大众的文化,将文化与娱乐进行了结合,是对大众的蒙蔽和欺骗。文化工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这也就导致了文化产品不再是为了使大众娱乐为目的,但大众文化却欺骗着民众,让他们相信文化工业是具有娱乐性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这种带有娱乐性的说法是虚假的,人们是在受到欺骗的前提下享受到的虚假快乐。每个文化产品中都包含着欺骗性,它的目的不是要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是要束缚和控制大众,剥夺人们自由享受快乐的权力,失去反抗精神,满足于资产阶级带来的虚假许诺,“快乐本该帮助人们忘记屈从,然而它却使人们变的更加服服帖帖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大众文化将娱乐和大众相联系起来,使大众感受到虚假的快乐。娱乐的目的原本是使人们在闲暇时间里,放松心情和净化心灵,但是随着大众文化的娱乐化之后,人们被电视、电影中所希望人们看到的东西所蒙蔽和束缚,民众在文化产品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愉悦身心,将电视上表现出来的场景幻想成是自己的生活。这样,资产阶级的目的就达到了,通过大众文化工业束缚住大众,不断地忽视现实中受到的残酷现实,而对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快乐和娱乐进行盲目的追求,使其丧失反抗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维护其统治的目的。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