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桂林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湘江战役纪念馆考察时强调,广西红色资源丰富,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而红色文创正式以艺术作品为形式、以革命精神为内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将湘江战役四大渡口元素融入文创设计,增强大众对于四大渡口的历史认知。同时在设计中把握红色设计创意实现寓教于乐,抓住青少年的求知欲,以有意思的方式讲好湘江战役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历史认同感和社会教育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创;湘江战役;四大渡口;旅游;教育
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概述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是红色旅游元素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文化艺术产品。具有旅游推广、革命文化教育、市场经济价值等特点,因其独特的艺术设计感和丰富的精神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红色旅游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以及文人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中的各类元素并开发出纪念性、教育性、艺术性、实用性的旅游文创产品,使红色旅游景点的文化与精神外化,让大众更能够接受并消费。可见,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在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加深游客对于旅游过程体验与回忆;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也是红色教育的载体,通过某些红色旅游景点的红色元素传播历史文化与革命精神;同时它也是具有艺术性与使用性的工艺品,可以让消费者欣赏与使用。因此在进行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时要准确把握其特点和市场需求,做到纪念性、教育性、艺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文创产品,才能更好的在红色旅游景点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相对话的桥梁。
二、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对于桂林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桂林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桂林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正式了桂林一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史,2300年前秦始皇开凿灵渠,成为今日世界水利工程典范,87年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桂林城北部,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保存了中央红军的核心力量,奠定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桂林更是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拥有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也有著名的革命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要突出信念教育功能,加强突出红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桂林的山水文化已是家喻户晓,但是桂林的个红色旅游文化正在积极的发展中,应从多层次、多方面助推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出发,研究更适合桂林红色文化宣传的文创产品,积极推动桂林红色而文化的影响力。
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的历史文化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江战役纪念馆考察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湘江战役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全中央红军度过湘江,而在渡江的过程以及三大狙击战中,红军战士从8万多人到3万余,而这四大渡口就是湘江战役厚重历史的诉说者。
湘江战役四大渡口位于桂林市北部,以优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历史史实成为了一个永垂史册的中国重要革命纪念地,湘江战役在长征道路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长征精神和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的组成部分。因此以湘江战役四大渡口作为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独特性性。地域文化的展现为文化创意产品增加辨识度,有利于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独特性。
屏山渡口历史概述
屏山渡口两岸是石山,江面狭窄而江水较深。1934年11月27日,红一军团第五团由屏山渡口渡过湘江,受命抢占军事重镇全州城。
大坪渡口历史概述
大坪渡口为湘江古渡。1934年11月28日,中央红军一军团军团部率第二师第六团及第一师第二团从此渡江,并架设浮桥。30日凌晨由浮桥过湘江参加脚山铺阻击战,与红二师共同阻击湘军。
凤凰嘴渡口历史概述
凤凰嘴渡口属湘江古渡, 1934年11月30日,国民党桂、湘军南北夹击,急欲封锁湘江,湘江战役进入到最关键时刻。12月1日红军涉渡时遭到陆地敌人的“半渡而击”和敌军飞机的“低空轰炸”最后在下午过江的红八军团损失特别惨重。红八军团长征出发时有一万余人,渡过湘江后,只剩1200余人。
硝烟之后,当地百姓含泪在江边掩埋红军英烈三天,而更多的烈士则沉入江底。其惨烈空前,悲壮绝后。沿岸百姓不忍,传谚“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界首渡口历史概述
界首渡口是湘桂往来的重要古渡。中央红军长征抢渡湘江,界首渡口是最理想的渡口之一。1934年11月28日,红军占领界首后,工兵部队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用木船、木板、毛竹和美孚油桶在湘江上架设浮桥。12月1日,红三军团第五、第六师官兵在完成保护中央纵队任务后渡过湘江。 至12月1日晚上止,中央红军主要部队都已全部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红色旅游产品现状
湘江战役现有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更多的是红色旅游纪念品。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市场目前为空白。以实地调研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湘江战役红色旅游产品的现状,目前湘江战役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设计趋于雷同且创新不足。
经过调研了解湘江战役的文创产品有水晶笔筒、明星片、钥匙扣、鼠标垫等,产品趋于雷同,都是比较平实普通的设计,主要是运用《湘江战役》的美术作品为范本进行设计产品,更多的是纪念性意义,缺乏艺术性,创新性,教育性也不足。而以湘江战役的四大渡口为元素的设计填补了湘江战役文创产品的空白,再是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的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现湘江战役的历史事件和精神内涵。
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观光和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的新的结合形式,新时代湘江战役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重的作用。湘江战役精神已经被赋予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和意义,而湘江战役中的四大渡口凝聚了湘江战役历史故事的核心所在,四大渡口也屹立与湘江之畔,通过渡口感受湘江战役战火中的惨烈。
旅游文创产品是近年来热潮的文化艺术新产品,以商品的形式进行购买赠送流通,不仅宣传了桂林的旅游资源,更是助力湘江战役精神在社会上的传播。也逐渐对湘江战役地区的全州、兴安、灌阳的地区经济有所发展,市场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湘江战役红色景点以及四大渡口景区大多数为桂林或周边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来访的人数众多且红色旅游更具有教育意义。因此红色旅游文创的设计能够延续教育的意义,但是教育的方式更加有趣。同时产品要能融入旅游者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之中,在使用中就能回忆起湘江战役红色旅游和教育经历。因此,将凝练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红色元素设计成现代学习办公的四大文具,即水性笔、笔记本、鼠标垫、u盘的新文房四宝,每日必可用到看到,且为一整套的系列设计,具有纪念性、艺术性、使用性和教育性。
为更好的开发湘江战役四大渡口旅游文创产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产品的社会效益、功能性和艺术呈现等方面的多方面因素。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几个方面的设计思路。
创作艺术表达,满足大众审美需求
红色旅游景点中的经典事件和人物通过艺术性的表达呈现,更有利于满足大众对于审美和审美多元话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要选择标志性的事物进行艺术华表达,使得文创产品即来源与旅游时的所见所感,同时又又艺术感和艺术品味,文创产品才能在多元化审美的大潮中占领一席之地。
红色旅游所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数量不多,且吸引力不如古代文物的文创产品,但是又不能按照故宫文创的思路去做红色旅游文创,如直接从原物上生搬硬套做出来的东西就比较生硬。只有真正挖掘出红色旅游文化中的精神,与时代相结合,能又可能做出打动观众的文创产品。红色旅游文创的难点在于红色文化基因的挖掘与转化,推进红色旅游文化与当代青年文化和审美的有机融合,是所有文创人值得深入思考的着力点和出发点。
湘江战役四大渡口将其凝结为艺术的表达,要抓住四大渡口的桂北风情面貌,以及湘江上游的植被特点,在进行艺术性的概括和创作。对于年长的审美者来说,希望相对写实并能充分展现桂北与湘江的古渡韵味;对于年轻的审美者而言,更喜欢简约概括的高级感。结合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创作手法,可以满足不同审美者的审美诉求,且具有强力的力量和艺术性。
凝练红色元素,提升文化精神内涵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必须要充分凝练红色历史元素,将历史景点历史人物提炼升华,提升历史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产品文化内涵产生需要在新的语境中关联和重构新的符号形式。不同的红色旅游景店代表着不同的历史事件,具有独特的红色元素和红色符号。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的革命历史更能体现湘江战役的精神与内涵,在四大渡口这里成功完成了中央红军艰难度过湘江的重大战役,保全了中央红的生民力,为日后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奠定基础。因此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以湘江战役四大渡口为突破口,提炼四大渡口的红色文化元素和设计元素,设计更具当地特色与革命色彩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
在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艺术符号,这些符号为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与创新。红色文化符号就是红色文化与符号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是红色文化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被人们寄托于某种符号形式或载体上,从而成为人际、群际的认知和交往中介的符号形式。红色符号是革命历史背景下,成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象征图案。提炼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的红色元素,再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成为独特的红色审美,从而开发出一套湘江战役四大渡口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
四大渡口中的界首渡口也红军堂,是中央红军通过湘江的渡口,正式中央红军的顺利渡江才得以保存革命的火种,其中的历史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凤凰嘴渡口展开的阻击战为了掩护中央红军的顺利通过,惨烈空前,悲壮绝后,留下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歌谣。创作渡口的艺术创造画面时,加以文字叙述可以升华革命文化精神,不仅视觉上感染情绪,更是文字上直达内心深处。
形式功能结合,助推红色教育效果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红色文创产品以其创新的形式、潮流的设计、实用的功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其形式设计和功能是它功能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传达,这是红色文创的红色教育功能所在,是红色文创有别于其他文创的核心所在。红色旅游产品应有别于其他纪念品,更具内涵性和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文创通过把红色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将红色教育意义艺术化的蕴含于创新的形式、潮流的设计、实用的功能之中,以此为桥梁潜移默化的进行红色文化熏陶,助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文创的创新发展是繁荣文化市场、践行文化自行的实践。
红色旅游文创的创新应当与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文化和使用产品相结合,打破固有的纪念瓷器、工艺品、革命挂画。当然这些产品拥有它的价值,但缺少时代审美和实用功能。当下让红色旅游文创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成为新亮点,应运而生了大量红色旅游文创,如古风钢笔、红色元素丝巾、革命标语纸胶带等。将湘江战役四大渡口设计成为年轻人经常使用的四大文具的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够审美,工作闲暇之余审美可放松心境,细读则有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和红色启迪作用。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强调,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湘江战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创作就是对历史的赞颂,对牺牲奉献的英雄的褒扬。同时这样的文创设计紧紧把握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审美的过程与使用之中,释放出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与内涵,传承和发扬湘江战役红色革命精神。
第一作者:莫奇锋,桂林旅游学院,美术学专业,讲师
第二作者:闫愆仟,桂林旅游学院,美术学专业,讲师
广西高校中青年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民族特色的广西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KY22025;桂林旅游学院2021 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后疫情时代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Z24
第一作者:莫奇锋(1989-),男,汉族,籍贯:广西桂林,单位:林旅游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德育与美育相融的教育研究
第二作者:闫愆仟(1984-),女,汉族,籍贯:广西桂林,单位:桂林旅游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方向的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