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地名·科技与信息
邵阳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湖南 邵阳 422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了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发生的新特点和重要性,之后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包括从思想层面着手,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升认知水平;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重大动物疫病与免疫责任追究制;构建健全的监测系统,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不仅会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会限制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避免和减少动物疫病的产生,就要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分析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的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基层畜牧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基层动物疫病发生的新特点

第一,种类多,危害大。一些动物疫病,例如非洲猪瘟、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禽流感等,这些疫病的致病毒株种类较多,病情较为复杂,而且潜伏时间较长,发现难度较大。动物如果患病,症状较为严重,易导致畜禽死亡,甚至感染人。随着防疫工作的开展,运用了有效的防疫措施,抑制了病原的传播。然而致病体繁殖速度和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导致消杀工作难度较大。当前动物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这就给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关系到畜牧行业多发展。第二,病原繁殖速度快,难以抑制。病原繁殖速度较快,且容易在繁殖及传播中变异,导致基因突变,变异之后病源在传播及繁殖速度上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导致疫病大范围暴发,不利于产业发展。

2、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国内肉源供应方面,基层小规模养殖占比较大,城市中的菜市场以及商场中的肉类一般来自基层。基层养殖主要是小规模模式,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有限,且医诊设施不够完善,导致疫病产生后易扩散。除此之外,对于基层养殖业来说,很多小规模业主需要通过养殖来获取经济收益,若是动物产生疫病,就会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收益。此外,动物疫病有时会影响人类健康。近些年来,基层动物疫病事件越来越多,要想改善现状,就要加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减少或避免养殖者的经济损失,保障社会肉食品安全。

3、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3.1,责任不清。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防疫技术人员、专职防疫队伍(主要由专职专职防疫员1人及村级防疫员组成)间存在乡镇防疫片区划分不合理,配置的人员数量有限,村级防疫人员只听从专职防疫员的管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中的防疫物资较为缺乏,防疫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使得基层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不利于工作的效果[1]。

3.2,对防控动物疫病防控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部分养殖户并未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缺乏较强的防疫意识,只关注经济效益,并未积极的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动物疫病防疫工作。

3.3,经费有限。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保障,由于工作经费落实不够结实,资金有限,使得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

4、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对策

4.1从思想层面着手,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升认知水平

为了促进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就要先从思想层面着手,提升基层人员的认知水平,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为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动物疫病防控属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旨在对动物疫病进行预防、控制以及消灭,避免人畜共患病传播给人类,保护人类以及畜禽健康,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2]。首先,乡镇领导应该提升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继续增加投入,为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配置充足的人力资源,并且将防疫工作加入到部门及乡镇绩效考核范围内,督促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县级动物疫病防控主管部门应发挥出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例如人畜共患病、动物防疫法、重大疫病危害及防疫等等,为了提升宣传效果,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方式,例如印发宣传单和宣传手册、发送人畜共患病宣传图册等等,同时加大对乡镇防疫人员、养殖业主的疫病防治、相关法律的培训力度。最后,基于乡镇村及街道社区开展宣传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如专职防疫人员、村级防疫员、养殖企业业主;提供技术服务等,让所有人员意识到动物疫病防控的作用,提升这方面的意识。

4.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第一,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健全基层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职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专业划分工作内容、合理配置人员,特别是要增加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的数量,科学的配备基层官方执法兽医以及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签署岗位责任书,确保其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与责任,规范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加强调入动物的落地监督管理,积极督查疫病防疫,通过检查促进防疫工作的开展,还要落实好辖区范围内重大动物疫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的消灭、净化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疫病防控等方面工作,坚持每个季度开展绩效考评,每年年终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和人员的利益挂钩,提升有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督促其认真地完成工作[3]。

第二,清楚防疫社会化技术服务职能。专职防疫队伍在县乡两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指导下进行工作,主要涉及到人畜共患病抽样监测、养殖畜禽疫病免疫、免疫信息上报、免疫抗体检测抽样等等,协助上级部门进行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消灭和净化人畜共患病与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监测等。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有关的技术服务工作,主要涉及到育种配种、动物疫病诊疗等等。结合辖区家畜禽存栏状况,划分防疫片区,安排相应的防疫人员,疫病防控技术人员要对辖区范围内村级防疫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官方兽医需监督检查动物疫病防控进度和防疫密度,保证动物防疫工作效果。

积极推导养殖业主开展商品苗自免工作。对非强制免疫病种,专职防疫人员要督导养殖户积极开展自免,并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第三,理顺县级动物疫病疾控中心、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以及专职防疫队伍之间的关系。首先,县级动物疫病疾控中心,其工作包含较多的内容,例如组织领导全县范围内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撑、指挥协调、综合评价及资金保障等。尤其是要组织好全县落实人畜共患病及重大疫病的扑杀、无害化处理、消灭及消毒等方面工作,并对全县重大疫病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综合的进行规划;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设置工作任务,提供各方面的支撑,例如物质、资金、技术、免疫器械、消毒设备和用品、防护物资、疫苗等,同时监测每个乡镇重大疫病免疫抗体情况,为重大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评价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绩效,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如图1所示),涉及到较多方面,例如动物检疫、无害化处理、有关法律法规、疫病监测、动物防疫、消毒消杀以及疫病诊断等等,促进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为专职防疫队伍的工作开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主要涉及到技术、资金及物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定期组织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人员防护、防疫技能的无害化处理、诊疗技术、动物防疫法、消毒消杀等,同时监查专职防疫队伍的防疫开展工作情况,结合全年的免疫密度、进度以及免疫抗体水平,合理、客观地评价专职防疫队伍的工作成效,每半年对防疫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评分,结果可以为政府购买技术服务提供参考,同样是防疫人员薪资确定的依据。结合乡镇半年及年度工作综合绩效评价,合理科学的拨付经费及薪资[4。

最后,专职防疫队伍。需要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人员聘用标准,确保引入人员的专业性,制定重大疫病应急工作机制以及防疫工作的考核机制,对非强制免疫病种防疫收费进行统一,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方式。定期组织培训工作,为了优化培训效果,应该在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确保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及县级县级动物疫病疾控中心的正确指导下,落实好疫病防疫工作。

4.3构建健全的监测系统

市、县需要设置完善的动物疫情监测站,确保功能健全,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配置充足的专业人才,定期开展有关工作,包括免疫抗体监测、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病排查、疫病监测等,综合、客观的形成疫病风险评估报告,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有效的防控技术指南。基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中应该配置1-2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监测辖区范围内的动物疫情情况,排查乡镇动物疫病,如果发现问题需及时上报;专职防疫人员应该按自己负责的辖区收集、诊断及排查辖区范围内动物疫病的相关信息,同时报告给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动物疫情监测员,由其分析整理之后报告给县动物疫情监测站[5]。市县动物疫情监测机构应定期开展对县乡疫情监测人员培训工作,主要涉及到动物疫病的诊断、检疫、监测技术等,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注重入境及过境动物及产品的检疫监测,全面体现出市县级动物疫情监测站的作用,有效切断疫病传播渠道,基于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以及合理的分析,提前进行预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

4.4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及免疫责任追究机制

为了优化动物疫病防控效果,尤其是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就要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督促有关人员落实好工作内容,提升责任感,这样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明确负责人并且追求其责任。首先,没有依据国家强制免疫的规定及要求,主要涉及到:结合年度工作情况对基层专业技术干部以及官方兽医实施绩效考核,对于重大免疫抗体不符合标准的情况,需要及时组织专职防疫人员补免,一直到免疫抗体符合要求为止。由于免疫工作落实不到位引发的重大疫情,需要追究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的责任,对专业技术干部、官方兽医、专职防疫人员进行行政处分,同时年终考核评价为不称职[6]。其次,重大动物防疫抗体水平不符合标准,结合不合格的因素,例如范围、比例等,相应的扣发防疫经费,同时按照比例扣发专职防疫人员的工资,农业服务中心需组织专职防疫人员进行补免,一直到免疫抗体符合要求为止;由于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发重大疫情,需处罚专职防疫人员,同时结合防疫合同扣发经费,实施紧急免疫等方面工作。最后,养殖场或养殖户由于防疫不积极导致的问题,由于防疫缺乏积极性导致重大疫病免疫抗体不符合要求或没有配合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需要追究养殖业主的责任,取消养殖业主获得上级奖励及扶助政策,督促官方兽医对该场补免或免疫,养殖场的动物达到要求、通过产地检疫、符合标准后提供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才能出售;对于由于拒绝强制免疫导致的重大疫情,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实施处置,同时开展对该场的消杀、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相关的费用由养殖户支付。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影响到群众的生活,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当前由于一些因素影响,例如资金有限、对于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等,使得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优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效果,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臣.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如何做好疫苗的使用管理[J].吉林畜牧兽医,2022,43(04):115-116.

[2]桂璐.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11):94-95.

[3]段云芳.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的重要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0):75.

[4]吴春霞,郭波涛.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05):127.

[5]胡兴义,杨昌全,陈世贵,张开学.流行病学调查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意义[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03): 166- 167.

[6]谢东东,白强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现状与改进建议[J].饲料博览,2020(12):87.

作者简介:向焱(1969.9-),男,汉族,大专,兽医师,湖南邵阳人。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