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学教学应怎样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一、培养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识记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为此,教师应向他们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识记要求,明确指出哪些部分是重要的,必须熟记到什么程度,先记什么,后记什么,什么时候检查等。而开始时任务不要太多,完成起来并不复杂,目标也不要太远。例如告诉学生2——5的乘法口诀,等会儿大家来“开火车”(一个接一个回答),或者告诉学生“等下一节课检查“等。逐渐地,就要向学生提出较多的任务,目标也规定得长远一些。这样,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目标也由近到远,逐步使学生学会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有意识的识记。
二、培养学生独立提出识记任务的能力
开头,可以引导学生从一节课中确定识记的任务与要求。例如教完新课后,教师不忙于向学生说明这节课要记什么,而是先问问学生:“这节课主要讲什么?”“你认为主要应记住哪些内容?为什么?”或者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领会把重要得到地方画出来,把容易忽略的地方标上记号。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层上,教师再归纳集中,明确该节课的重点和记忆要求。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一个单元乃至更多的材料中确定记忆的任务和要求。例如:分数乘法单元的内容很多,其中计算法则就有好几条,即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数,分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等。教学时从易到难,逐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这是必要的。但到复习时,学生只要抓住分数乘以分数这一条主要法则就行了,其余各条可以当成它的特殊类型,用不着逐条去死记硬背。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使之能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理出体系,确定识记的重点与要求。
三、培养学生积极完成识记任务的意向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要记住”的愿望,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意义,特别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评价所学知识在学习上或生活中的价值。教师在要求学生识记之前先问问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利用这些知识使自己变得更聪明”等。如,学了长度单位,鼓励学生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学了重量单位,鼓励学生称从市场购回物品的重量等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经常将所学的知识通自己的兴趣、问题和需要联系起来,在学习上、生活中以及增长自己才干方面找到它的用处,体会它的价值,从而自觉地下决心记住它。
四、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和能力
自觉主动地检查自己知识识记的效果,是有意识记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尝试再现”的方法来检查自己识记的效果,即复习一遍之后回顾一下,看看哪些记住了,哪些还没记住,然后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记,直到全部记住为止,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检验的能力。
五、借助具体形象记忆,发展词的抽象记忆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具体形象的记忆,也需要词的抽象记忆,两种相辅相成。只有有机的结合,记忆的效果才能明显地提高。所以在教学时必须注意:
第一,要重视直观教学,帮助学生以具体形象来支撑抽象数学知识的记忆。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包括实物、模型、图画、示意图等,而且不仅教师演示,也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摆一摆、分一分、量一量……这样,学生所得到的直观形象才会广泛、深刻、完整。例如教“有余数除法”时,我除了进行分苹果的演示外,还让学生实际地分铅笔以及糖果、红花等纸质模型,从而学生头脑中充分形成“有余数除法”、“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等的具体形象。
第二,建立形象要与词的剖析结合起来,发展词的抽象记忆。有一位教师在教分数意义时,一边进行直观演示,一边把关键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剖析:单位“1”是什么意思,“1”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平均分成”,“若干份”是什么意思,“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是什么意思等。这种把直观与词的剖析结合起来的教法,既有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由有利于学生对分数定义的牢固记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直观形象上。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应根据小学生的记忆力特点,结合教学过程,因势利导,循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