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特点,学生管理也有其自己特有的规律。认识和分析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点,掌握其思想发展变化规律,是搞好管理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及其他岗位的社会青年相比,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特征
一、所处位置的双重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他们所处的地位、环境和其个体角色、自我意识来说,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高职学生既是学生,又是未来从事某一职业的岗位预备人员。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掌握技能。他们要过学生生活,和所有其他学生一样,要有学生组织,要接受老师和各级学校领导的教育,要进课堂,进图书馆,进实验室,要受校纪校规的约束,个人的经济不独立等等。与此同时,他们又能有另一方面的特点,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将来都是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有必要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以便成为各行各业的新生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进程,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高职学生本人,对这种双重性的特点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切忌认识不足,对高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估计过低,特别是高职学生千万不要认为进了高职院校就会没有前途而自暴自弃,放松管理、教育和要求。
第二,高职学生既生活在集体之中,又有广泛的个体活动的自由空间。学校是个集体,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在这个集体之中,要受校纪校规的约束,皓月当空党、团组织和师长的教育,参加集体活动,生活、学习都要融入这个集体中。这些对培养高职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造就高尚的社会公告和职业道德都非常必要和重要。但是,高职学生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思想上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喜欢独立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喜欢禁锢和约束。从时间上来讲,除了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以外,他们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有充分的个体独立活动的时间,不仅有充裕的课外时间,而且即使在正课时间高职学生也有很大的活动度和自由度。从行为特点来讲,当代高职学生把人与人的交往、广泛交友看得很重要,已经改变以以往学生那种闭门修炼、互不往来的传统方式,开始趋向高度重视交际、友多博闻,而且打破了年级、专业的范围限制,把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的横向和纵向、时间和空间都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状况本身也具有两重性。引导得好,发展正常,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开阔眼界,多见博闻,有利于发展智力;引导不好,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潮和行为的影响,甚至做出妨碍安定团结或违法乱纪的事情来。
二、群体成分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其来源和成分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国家放宽考生的婚姻限制,取消年龄限制后,考生的来源就更为复杂。因此,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具有多样性。从他们的个人成分看,大多数是中学毕业考入学校的,同时也有社会青年、工人、农民考入的;从他们的生活地域看,有南方的、北方的、边疆的、内地的、城市的、农村的等等;从他们的社会经历看,有的是出了中学校门跨入大学校门,有的来自社会。这诸多方面的不同和差别,就决定了这一群体的心理成熟度和各自的优势、不足具有多样性。从中学直接考入大学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比较扎实,比较习惯于学校生活、学习的环境和方式;但是,他们的社会经历比较简单,社会实践不多,思想单纯,多数人的心理成熟度不太高。从工人和社会青年考入的学生,其社会经历较之前者要复杂一些,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的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其社会心理度有较大的提高;但其文化基础可能较弱,对集体生活缺乏基础。
三、思想思维的矛盾性
由于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总的来说,我国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观念、道德面貌都在不断进步和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政策,关心国家前途,是本质和主流。在新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正在发展,人们的新旧观念正在转换,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交流和碰撞。高职学生本身正是处在青年时期,他们的思维、心理正处在向成熟转折的时期。由于上述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思想、思维上出现了种种自我矛盾。例如,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一方面存在“个人奋斗”的观点,主张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感到在校学习优秀,到社会上不一定能充分发挥才能,不一定能干大事业,因此他们又渴望参加各种活动,希望能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他们渴望加强民主政治的建设,要求理解、信任和尊重,要求自由发展,实现自我;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他们喜欢创造性思维,对现实不满足,富于开拓进取精神;但对历史、对国情、对不同的社会制度又缺乏认识,对问题的分析带有表面性、片面性。还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求知欲强与鉴别力差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追求人生价值与着眼个人名利的矛盾等等。总之,当代高职学生思想与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贯穿在各个领域之中。这些矛盾使他们在行为特点上出现了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的不稳定性。而他们自己正是在这种积极与消极、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中逐渐走向成熟。
四、自我定位的模糊性
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解决企业员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素质偏低,不利于综合国力竞争的问题。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进入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岗位。但从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高职学生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一是死抱“白领”不放松,希望毕业后当干部或进事业单位,最不济也要到国有企业当一名管理人员;二是创业意识差,期望值过高。幻想求职就业一步到位,缺乏先择业、再立业,然后再创业的观念,没有过方面的心理准备;三是不顾个人实际,一味向上看。在工作上追求好岗位,在收入上追求高待遇,在社会交往中渴望高地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准确定位,导致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不浓厚,培养动手能力的意识淡薄,有些学生不知自己究竟适合于干什么,造成了自我定位的错位。
此文系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学生特征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ZD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