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上好初中历史复习课

速读·中旬

摘要:随着历史学科参加中考,并且分值还在逐渐增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历史复习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积极参与,掌握有效复习的模式;采用思维导图,强化有效复习的系统性;进行适度练习;面向弱势群体,提高复习的务实性,就会使初中历史复习课更有效。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课 ; 有效

如何上好初三历史复习课,如何辅导初三历史复习,让学生学好初三历史是摆在我们广大初三历史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初三学习很紧张,学生不可能用太多的课余时间去学习历史,给予历史科的也就是课堂的45分钟。如何提高这45分钟的实效,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就成为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下面简单地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初三历史复习涉及的范围广,复习内容多,主要包括八年级上、下册中国近现代史,九年级上、下册世界近现史,但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半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复习好所有内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在制定历史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合理精心适合所教的学生。上课时,既要考虑到每册每课的比重,又要安排好每单元、每册综合测试。因此,根据有限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每个课时要复习的内容,并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

二、构建积极参与,掌握有效复习的模式

最有效的复习环节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效的复习绝不是对知识进行再次讲解,而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个器官:看、说、动、触摸、想象等,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复习让学生自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积极参与,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复习模式,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看书,整理本阶段所学知识;课中教师竭力呈现直观性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形象直观的表象来唤醒学生对所学旧知的回忆,为开展复习提供相对清淅的表象,为提取和组合表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说。让学生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认真地交流自己的所得,使复习的思路越辨越清;然后再汇报小组里智慧的结晶,达到资源共享。如复习九年级上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时,学生整理后在小组交流时对古印度“种姓制度”是不是文明成就展开了辩论,一方认为不是文明成就,理由是古印度“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一方认为是文明成就,理由是文明成就不是没有不良影响,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独创性。这些知识点不在一课,不在一个单元,但通过学生的交流,把三个孤立的知识联系到了一起。

3.做。让学生在明确复习的具体思路后,对直观性、可操作性的材料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解决复习主题,找出这些知识间的“丝丝缕缕”。如复习专题“近代化的探索”时,让学生明确: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后,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向西方学习。他们当中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学生在找这些知识间联系的时候,更加体会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采用此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想。强调“课堂上给学生冥想时间,让学生用少量的课堂时间整理和储存信息。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回忆,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以达到放松之目的;也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另一个学生讲述他(她)的收获,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也可达到“好东西与别人分享”之目的。

三、教师精选习题,侧重练习,力求过关

在复习时,各种资料种类繁多,如果教师不加筛选,不加提炼,见资料就塞给学生,有习题就让学生去做,学生抓不住重点,盲目地搞“题海战术”,这样浪费的时间太多,学生的压力大,不但起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跳入题海,认真选题,涉取最有价值的资料。

历史学科参加中考,复习课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显现,也给我们初中的历史教师带来更多的挑战。在历史复习课中,会让学生成为历史复习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复习着并快乐着,能最大化地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效益。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