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音乐课《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速读·中旬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sudz/sudz201402/sudz201402119-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sudz/sudz201402/sudz201402119-3-l.jpg">

【教材分析】

歌曲《蝈蝈和蛐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主题是“京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感受、体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本课是属于本单元中的表现领域,让学生感受以京剧音乐为素材创作的浓郁京韵风格的歌曲。它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 以此来告诫人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我国的戏曲,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在歌曲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蝈蝈和蛐蛐的形象,分角色演唱及表演。

(2)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装饰音及弱起拍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教唱法、表演法、合做法等。

【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华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剧种繁多。同学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些戏曲剧种?

生:京剧、秦腔、豫剧、川剧、黄梅戏……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带有京剧特点的儿童歌曲——《蝈蝈和蛐蛐》(出示课题及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区别?

生:蝈蝈体大呈绿色,蛐蛐体小呈褐色……(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兄弟俩长得非常相像,因此蝈蝈又称哥哥,蛐蛐称弟弟。北方人又称蛐蛐为蟋蟀,它经常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还有就是它们的叫声不同,蝈蝈是天气越热叫得也越欢,蛐蛐是晚上才叫,白天热的时候都躲起来……。有一天这兄弟俩吃饱了肚皮在南山坡上吹牛皮,听!他们是怎么吹的?

二、范唱

1.初听歌曲(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兄弟俩是怎样吹牛皮的?结果怎样?(学生据歌词内容来回答)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及寓意?

生:歌曲诙谐幽默,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诚实,要踏实……

2.复听歌曲(播放视频动画,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他们真是俩吹牛大王,一个能吹,一个会侃!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三、学习歌曲

(1)读歌词.(解决歌曲中的节奏,初步感受京剧咬字的特点,做到字正腔圆)

师:我是蝈蝈。生:我是蛐蛐。师:我是蝈蝈儿。生:我是蛐蛐儿。(与上句比,强调儿话音)师:蝈蝈和蛐蛐吹牛字正腔圆。我是蝈蝈。(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蛐蛐。(跟琴唱)师:我是哥哥。(加音高唱,钢琴单手旋律)生:我是弟弟,(跟琴唱)师:哥哥吹牛真高调,弟弟就比较低调。(强调后句音高不同)生:我是弟弟。(跟琴唱)(师生交替,字正腔圆地按节奏读歌词)

(2)视唱歌谱. 多媒体出示歌谱(do=F 跟琴视唱,重点强调装饰音——“倚音”的演唱及弱起拍的演唱)

(3)听唱学习. (播放范唱音乐,轻声跟唱,教师提示音乐中的间奏)

(4)跟琴模唱.(进一步解决歌曲中音准、节奏等问题)师:学会了吗?让我们跟钢琴来演唱。(老师弹旋律,学生视谱轻声唱歌词,间奏时拍手,拍腿等)

(5)跟伴奏演唱.(再次感受音乐,检查学生歌曲学习的情况)师:唱得真不错,你们不仅学会了,而且有些地方还唱出了京剧的味儿,例如:“我是蝈蝈—儿” ,儿化音唱的比较好。(抓住学生唱的好的地方点评并再次体验)

(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歌曲中的京剧特点)师:小组一起讨论下,看看歌曲哪些地方有京剧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7)师生交流、分段处理歌曲(通过交流及演唱,进一步感受、掌握京剧中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等方面的特点,并分段处理歌曲,实现从会唱到演唱的提升)

(8)分角色表演唱.(男学生表演唱蝈蝈,女学生表演唱蛐蛐,老师表演唱大公鸡。要求学生把蝈蝈和蛐蛐的骄傲自大的神态表现出来)有感情演唱。

四、师生互动

(1)(播放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秦腔《铡美案》)

师:谁能说说你都听到了哪些戏曲?生:(回答自己所听到的戏曲曲目)

师:谁能唱上一两句呢?生:(会唱的学生可以唱一唱)

师:同学们听唱完之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生:有的是生角,有的是旦角,用当地的方言演唱的……(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不同地区戏曲的演唱都和当地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豫剧用河南话演唱,如《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多”(老师示范念及唱)京剧用北京话演唱,那么我们陕西的秦腔用什么话演唱的呢?生:陕西的关中话!

师:让我们一起合作表演好吗?生:好!师:(秦腔)王朝马汉!生:有!师: 张龙赵虎!生:有!……...师:无论是哪一种的戏曲艺术形式都有其行当及表演方式,那么你们知道京剧表演的行当是什么?表演方式又是什么?生:(知道的可以说一说)

(2)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及表演方式(唱、念、做、打),出示有关图片及画面。(老师做简单介绍)师:我们今天所学的歌曲《蝈蝈和蛐蛐》应用了那种表演方式?还可以应用哪种表演方式?生,:应用了“唱”“念”还可以用“做”。

五、歌表演

1.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

师:谁可以用动作表演一下蝈蝈和蛐蛐骄傲自大的神态呢?如:(唱)“我是蝈蝈”生:(用动作表演)师:“我是蛐蛐”生:(用动作表演)……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表演的?生:想!师:(动作表演,强调男女生动作的区别及间奏即“过门”的动作——水步的表演)

2.完整表演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分角色完整的表演一下,谁来扮演蝈蝈?谁来扮演蛐蛐?谁来扮演大公鸡?(出示蝈蝈,蛐蛐及大公鸡的头饰。分配好角色播放音乐随音乐进行表演)

六、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那些收货?生:认识了蝈蝈和蛐蛐,简单了解了京剧,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简单了解了京剧……

师:京剧是一门综和性质的舞台表演艺术,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希望我们同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播放《说唱脸谱》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