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历史周期律探因

速读·中旬

摘要:1945年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历史周期律:中国每隔两、三百年都要改朝换代。原因何在?霸道=军管体制+武人当国。赵匡胤看到唐末五代军人当国的危害性,总结出:个人利益高于民族整体利益,皇位高于一切;防内甚于防外,防民甚于防贼。

关键词:历史周期律;军管体制;霸道;愚民奴化政策

中华民族5千年历史,有国家的历史约4千年,其中奴隶制约2千年,封建制约2千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4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554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周朝(825年)。夏商周是奴隶制,历时1849年,前两千年仅仅3朝。

公元前221年-1912年,秦朝-清朝是封建制,历时2133年,后两千年33朝。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分为两大块:从秦朝到唐朝的前1千年中国强盛,从宋朝到清朝的后1千年中国衰落。

闳诵蕴氐:人有三种本能: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趋福避祸。人依靠本能和习惯行事。

趋吉避凶体现在军人上:军人尚功,周期1月,是快餐。军人勇敢,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功利意识。军人兽性,霸道,一根筋,培养的是精明+蛮干!

趋利避害体现在俗人上:俗人尚利,周期1年,是慢饭。工人一年一结算,农民一年一收成,小农意识。俗人感性,王道,两根筋,培养的是小聪明+苦干。

趋福避祸体现在文人上:文人尚理,周期10年;圣人尚道,大师20年,是年饭。十年寒窗,诺贝尔奖奖励历时20年的重大发现,真理意识。文人理性,帝道,三根筋,培养的是大智慧+巧干。

文人相轻,俗人斗气,武人相争。军人适应生存阶段,俗人适应发展阶段,文人适应分享阶段。以威治武人,以利治俗人,以敬治文人。军人打仗,俗人建设,文人治心。

历史周期律告诉我们:即使中国实行军管体制-帝制,那么和平时期也有二、三百年,占90%,应该实行建设体制;动乱时期只有二、三十年,占10%,应该实行军管体制。

军管体制: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商鞅变法,秦国建立起军管体制,一跃成为战国首雄。商鞅建立起的军管体制唤起秦军兽性,以军功论赏罚,就是两个字“耕战”:以耕养战,以战促耕。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坑秦降兵20万。

经过一百多年征战,秦国荡平战国六雄,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

战争关乎国家生死存亡,非常时期需用非常手段,中央集权制保证国家集中倾国之力于一时一点以应付危机,保证帝国高效运转,但缺少“和”的暴政往往激化矛盾,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改朝换代!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没能及时调整统治策略,而是继续用强,仅仅干了三件事就翘辫子了:征百越、修长城、修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战国末中国人口2千万人。可中国军队却远远超过欧洲: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匈奴30万人,修长成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人(其中受宫刑者达70多万人)。以至于“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严安传》)。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颗流星落下,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秦始皇就把陨石周围居住的人,全部杀了。秦始皇的后宫姬妾,凡没有儿子的,全部殉葬。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礼完毕之後,20多万役卒全部封在墓里,死于非命;以后凡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样悲惨的下场。到胡亥时,赋税甚至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2/3。

隋炀帝只干了两件事就死翘翘了:三征高丽、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前后共征发兵卒、役夫四百万人之多,开凿大运河役使民工上百万,三征高丽战死士卒也高达百万,极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611年,山东人王薄在长白山率众起义 。元朝灭南宋之后,把全体中国人变为奴隶,实行野蛮统治:村长由蒙古人担任,新娘子的初夜权归蒙古人,中国人为了自己血统的纯正性,往往是把第一个孩子摔死;60岁以上的老人送寄死窑等死;为了防止汉人人口的过快增长,干脆屠城;每五家汉族人才能有一把菜刀…游牧民族的嗜血好杀,贪得无厌、不劳而获的习性对汉民族传统精神的破坏是致命的。

秦朝、隋朝和元朝都是军管体制,一根筋,秦朝15年,隋朝38年,元朝89年,实行纯粹的军管体制的朝代不超过百年,说明和平时期实行军管体制就是自掘坟墓。

汉代秦而立,汉承秦制。鉴于秦朝暴政,陆贾提出: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天下?建议:行仁义,法先圣,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刘邦是个聪明人,明白“马上打天下(刚),马下治天下(柔)”的道理,采取“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待国力强盛时,汉武帝对匈奴奋戈一击,开创汉朝盛世。刘秀兴汉,进文吏,退功臣,也是“马上打天下(刚),马下治天下(柔)”的实践。

唐代隋而立,唐承隋制。鉴于隋暴政,李世民实践了“马上打天下(刚),马下治天下(柔)”的执政理念,治国思想: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开创“贞观之治”。

汉唐虽然承袭秦隋旧制,但都作出调整,两根筋,开创“汉唐盛世”,但霸道的军管体制-帝制不改变,还是逃不脱“历史周期律”的摆布,改良的汉426年,唐289年,相比秦15年,隋38年,寿命延长10倍!

中国先秦时代是分封制时代,后面则是皇权专制社会。先秦时代的分封制保证贵族有独立的经济、独立的人格和原则、独立的思想,有“为正义而争”的勇气;后秦时代的封建专制剥夺了贵族独立的经济,形成后来中国人“为私利而争”的奴性。曹操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女人不可预闻国政!

秦朝以前的两千年中国只有夏商周3个朝代,秦朝以后的两千年有33个朝代,先后发生过14次人口大灭绝,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三国,中国人自残,活下来的人口只有1%,差点把自己灭种了的!中国两千年的动荡即拜商鞅所赐!

武夫当国: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唐朝达到鼎盛时期,也是衰败之时,唐玄宗推出高度地方集权的节度使制度。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胡人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游牧民族“饥馑则剽掠”的特性,“安史之乱”爆发了。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加剧了地方集权,唐朝亡于藩镇朱温,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晚唐藩镇割据,民不聊生,赵匡胤看到了军人统治的危害性,“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赵匡胤“勒石三戒”:他即位之初,为了训诫子孙,特在太庙刻石,为新即位皇帝的必读教材。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

赵匡胤军人出身,好读书,学问半桶水,他用半桶水来治国。他打开史书一看,发现宋朝以前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被外族整体征服过的先例,改朝换代都是从内部、从农民起义开始的,所以他的治国方略:

个人利益高于民族整体利益、皇位高于一切;防内甚于防外,防民甚于防贼。

具体措施:(1)杯酒释兵权;(2)文臣治武将;(3)女人裹小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文臣治武将,用现在的话说:外行领导内行。赵匡胤用文臣治武将,赵光义更发明了阵图规范武将机断权——监军可当场斩杀不听招呼之主将。杨家将、狄青、岳飞成了这种变态政策的牺牲品,那怕是亡国也要坚持真理不动摇。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1两白银=1贯铜钱,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清朝咸丰年间年财政总收入大约是3000-4000万两白银。

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宋朝工商税超过农业税。一方面,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土地集约化经营,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宋朝的商品经济领先世界五、百年,宋朝的GDP占到全球的70%。

唐宋诗词八大家有六家出现在宋朝,中国四大发明竟然有三大发明出现在宋朝: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宽松浪漫的文风与辉煌的物质文明让人眼花缭乱!

宋朝以前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专诸、聂政说明了早年中国人舍生取义的侠肝义胆,赵氏孤儿、管鲍之交,反映了中国人的耿耿忠烈;荆珂刺秦王,樊于期自刎为其饯行的壮举、田横五百壮士的集体自杀报主,表达了中国人不畏强暴、杀身成仁的民族血性;张骞两闯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开疆扩土直达中亚,被匈奴扣押的苏武十九年不改汉节,凸显中国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风,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敢犯强汉者,虽远必铢”,追杀匈奴逃往欧洲,显示了中国人敢于把敌人打入地狱的英雄气概、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民族血性……

宋以后的中国人怯于公义而勇于私斗,见义不为甚至恩将仇报成为时尚。民族脊梁从岳飞到于谦、袁宗焕,直至晚清的林则徐、左宗棠皆惨遭赵氏制度的荼毒。宋朝经济天下第一,却是为辽、西夏、金、蒙元准备的岁贡!宋朝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战争机器-160万大军,却经常性地大溃败,宋朝被外族灭了两次: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赵匡胤的自废武功终于开创了中华民族被外族整体征服的先例(先后被蒙古、满清征服),更开启了中华民族千年衰败史,抹杀了民族的血性。慈禧名言:谁让吾一时不痛快,吾必令其一世不痛快!

元朝干脆用屠杀代替文治!

明朝代元而立,朱元璋除了秉承赵匡胤“文臣治武将、女人裹小脚”的既定国策外,发明了八股文、户籍制、特务统治、闭关锁国。统治最严密的明朝亡于李自成、张献忠的内乱和满清的外患!清朝代明而立,清承明制。满清乃胡人,野蛮民族,在明朝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剃头令、文字狱,连汉族形式上的独立也消灭了,愚民奴化政策终于把中华民族引向亡国灭种的边缘。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南京大屠杀、甲午海战惨败、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两白银、《中俄瑗珲条约》损失大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动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日《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外蒙古独立……慈禧格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中华民族千年衰败就在于武夫当国,军管体制-帝制逃不脱历史周期律!

中国14次人口大灭绝:

1.秦末农民战争(前209-前195年):秦末2000多万人,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

2.汉武帝对外用兵(前140-前87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

3.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损失率65%;

4.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5.西晋时经过八王之乱后人口减少80%;

6.东晋内乱和南北朝混战。公元311年,刘曜攻长安,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1-2%。北朝的齐代有2000万人,到北周时人口仅900万;南朝宋代有469万人,到南陈灭亡时只有200万人,损失率达60%;

7.隋末隋炀帝修运河和三征高丽引发民变,全国户数由890万减至290万,人口由公元606年4602万人,减到639年1235万,损失率73%;

8.安史之乱,中国人口从九百万户锐减至二百万户,四分之三惨死。公元755年有5292万人,到760年人口1699万。损失率68%。

9、唐末黄巢占长安,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黄朝兵以人当军粮,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唐武宗(841-846年)时有496万户,后周世宗(955-960年)仅120万户,到宋初为200万户,损失率76%;

10、金、元灭两宋。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

11.元末大混战,人口损失率75%;

12.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混战五十四年。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13.清代的白莲教起义(1796-1805)时期。1786年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人口为2亿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

14.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夕中国人口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只有2.3亿人,一场农民战争使中国损失了2亿人[4000万人死于战争中],这是何等的残酷!到1911年全国恢复到3.4亿人。

每一次改朝换代,人几乎杀光,财富几乎毁光,然后推倒重来,待人口和财富恢复得差不多,下一次历史周期律又要到来。纪晓岚名言: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文明的繁荣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和长治久安,改朝换代也导致文明的停止和倒退,这是中国早早进入封建社会而迟迟进入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1912年辛亥革命,满清皇帝下诏退位,帝制在中国画上句号!

参考文献:

[1]马上得天下,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

[2]勒石三戒,王夫之,《宋论》卷一,太祖三。

[3]梁盼,历史上的中国GDP:宋朝曾占全球总量50%,新财经,2013年7月7日。

[4]陈平集,中国15次大混战,14次人口大灭绝,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及中国历代人口统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