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趣味识字教学的体验

速读·中旬

一、换部首法,激发兴趣,提高小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直观、形象、有趣的学习内容,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表形和声旁表音来进行识字。比如教学“鱼”字,可以先给小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条可爱的小鱼,使学生感知“鱼”的外形,如头部、身体、尾巴,让学生慢慢观察、理解,进而跟他们解释汉字的“鱼”字上部分就是鱼的头部,中间部分是鱼的身体,横就是鱼的尾巴。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可以让学生在想到鱼的外形时,就很容易联想起“鱼”字的写法,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这样也容易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抓住字形之间的联系,强化了识字效果。

二、对比识字法

在字形教学时,可以把形近、易混的字加以辨析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区别异同,正确识记。例如,“抱,跑,泡,炮”等字,学生通过对音、形、义的比较来辨认,并用儿歌“用手去拥抱,用足向前跑,用水来浸泡,用火点鞭炮”来加强记忆。经过多年的的教学,我深有体会,平时总有学生把外形很像的字混淆,比如“哪”和“那”互相混淆。在选词填空时,写成“村子里(那)来这么多新房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从比较字音入手:“哪”读nǎ,“那”读nà,接下来比较字形:“哪”比“那”多了一个“口”,最后从字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在句子中表示疑问的用“哪”,指较远的地方或事物用“那”。如:“你从哪儿来?”“我到那边去”。这样学生就会区别“哪”和“那”了。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理解容易混淆的字该怎么理解了,这样进行记忆也会比较容易。

三、顺口溜法巧识字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字形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形象有趣、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如“臭”字,可以编成“自大一点就是臭,臭美的臭”;“尖”字,可以编成“一头大,一头小”。顺口溜识字法既能激发学生识字、记字的浓厚兴趣,又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识字效果。

四、编字谜猜生字法

利用游戏,趣味识字。游戏是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赢”字,可编成“亡口月贝凡”;学习“闪”,编成“门里面有个人”;学习“雷”,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全”,编成“大王头上有个人”;学习“尘”,编成“小小的土”;学习“坐”,编成“两个人坐在土上”……

总之,在教学识字中,我们要以人为本,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这样,识字课会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