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生态理念下的小班玩沙游戏初探

速读·中旬

摘要:近些年,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理念引导下,各个领域掀起了一股“生态”为主题的研究热潮,我们幼儿的游戏活动也同样朝着生态化发展。 文章从“通过多种方式的玩沙活动,使幼儿获得多方面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为幼儿提供游戏保障”“正确指导促进幼儿更好游戏”三方面对生态理念下小班的玩沙活动作了初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生态;小班;玩沙

玩沙游戏是通过幼儿的想象,以沙土为基本材料进行建构和构想,通过手的操作及成品创造性地反映对周围事物的印象的一种活动。小班的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规则而意识不强,动手能力也比较差,交往能力也很薄弱,他们善于自由的玩耍,那怎么样才能让小班的孩子们在生态的玩沙活动中既能保持兴趣又有所收获呢?

一、通过多种方式的玩沙活动,使幼儿获得多方面发展

(一)自由玩沙,保持幼儿高度兴趣

小班的孩子接受指令和要求的能力比较差,他们善于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我们选择让孩子自由玩沙,让幼儿在玩沙活动中自动自愿地活动,对幼儿玩沙的方式、玩什么、怎样玩都让他们自己决定,重视活动过程而不在乎结果,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玩沙,与周围环境发生积极的作用。在玩的过程中,他们自然就能掌握一些挖、堆、埋等的玩沙技能。

(二)游戏玩沙,在游戏中学习并强化技能。

我们为孩子们准备玩沙游戏的目的,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学习和巩固各种玩沙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在小班初期,我们设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比如说《堆小山》、《埋宝石》这些都是比较静态的游戏,主要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学习最基本的玩沙技能。待到孩子的玩沙技能基本成熟的时候,我们则开展一些运动强度比较高、过程比较复杂的游戏活动,如游戏《小乌龟运粮食》,就是结合了自由探索装沙、运沙的过程,发展的就不仅仅是手部肌肉,还有爬行能力和全身的协调性。

(三)合作玩沙,在游戏中提升交往能力。

我们来到幼儿园,就是让孩子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在小朋友中间,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交流和合作。我们结合孩子的整体水平,设计出如《造树林》的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挖坑,种树,浇水等一些列活动锻炼技能,同时也了解到种树的步骤以及爱护树林的意识。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将能力强的孩子与能力差的孩子进行穿插,让能力强的孩子带领着能力差的孩子一起做,这样既可以避免能力强的孩子之间发生争抢,又可以减少能力差的孩子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

二、做好充分准备为幼儿提供游戏保障

(二)知识准备经验化

玩沙活动的内容与幼儿有关生活越接近、有关的经验越丰富,幼儿的表现就越积极、越主动。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强化幼儿的有关生活经验,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熟悉的环境,为幼儿提供街道、公园、动物园等各种图片,增加幼儿的感性认识,以使幼儿能在活动中去发挥、想象、交流、探索。

(二)物质准备生态化

在保证幼儿充裕时间去活动的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玩沙材料。除了提供一些玩沙的工具,如铲子、小桶、小推车等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水板、塑料空瓶、插塑、小动物玩具、小木偶、小汽车等等。为了让孩子们更接近大自然,我们建议采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材料进行游戏。比如说秋天的落叶,大大的广玉兰叶,可以作为孩子们铲沙的好材料,梧桐叶则可以用来运沙,小小的树叶还可以用来装饰造型;要做小篱笆,我们可以捡一些小树枝;做铺小路,我们可以捡一些小石块……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游戏材料,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

三、正确指导促进幼儿更好游戏

在玩沙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指导幼儿玩沙;要运用各种指导方法,使幼儿有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

(二)善于观察,激发联想

小班幼儿在玩沙前往往说不出要做什么,在活动中处于茫然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协助,可以问:“你能告诉我你做的是什么吗?”或者教师参与活动制作成品后,要求幼儿起名字,这种方式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明白”有所帮助,由此会增加幼儿的兴趣。

(二)积极参与,恰当引导

幼儿最初的创造力始于模仿。教师在玩沙时可与幼儿平行游戏,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与幼儿使用同样的工具堆高、筑堤、挖河、掏洞、修路、种树等,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由于幼儿在教师周围他们会主动观察教师的行为,并进行反复模仿。教师在玩沙活动中不仅是一个组织者,而且是一个参与者,教师的参与本身就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

(三)掌控全局,引发目的

小班幼儿喜欢玩沙,却不知如何去玩,教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水平,听任幼儿去玩,就会造成活动的盲目性,活动的水平也不高。因此,教师观察幼儿的游戏,从中了解每个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寻找每个幼儿的生长点和教育契机。尤其当幼儿有求援的需要或有危险性和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应立即从隐性指导走向显形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的建造目的性增强了,建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四)放松要求,鼓励为主

在玩沙游戏中,幼儿也会暴露自己的弱点。有的幼儿在垒墙时,垒不好就气馁了,还有的幼儿想做湖却做成了“小洞”。教师要积极引导,从幼儿的年龄和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把幼儿的今天和昨天比较,对他们加以表扬,幼儿受到了鼓励,自信心增强了,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时教师再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他们就乐意接受了,并且勇于尝试以获得新的成功。

此外,教师在观察小班孩子玩沙游戏时,不应只看重幼儿的创造结果,更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和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参考文献:

[1]黄大龙.《生态课堂:教育的另一种追求》.《人民教育》2008.6

[2]罗志定.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