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知行合一”思想在公立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江西广播电视报·创新教育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安定幼儿园, 江苏 南通,226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观点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而主张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当前社会趋势的教育理念,将“知行合一”思想在现存理论教学中融入行动教学,帮助教育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本文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进行相关理论内涵的整合学习,对现存公立幼儿园进行了全面的问题和现状分析,为其制定对应的解决策略并进行有效实践,最后对整体实践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本文研究,笔者发现了当前社会公立幼儿园现存的不合理问题,精准了解到公立幼儿园的教学需要和改革方向,并提供了一些综合性建议,意在丰富公立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幼儿园的建设改革提供了一定理论价值。

关键词:知行合一;公立幼儿园;实践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幼儿园是教育的地基,为后续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然而,当前的幼儿园,特别是公立幼儿园教育却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这让幼儿园教育的改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教育理念、社会实际及公办幼儿园情况的分析研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并通过实践证明了措施的可行性,找出了潜在问题。

二、幼儿园“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的理论概述

(一)“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内涵

“知行合一”的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知道”和“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寓学于行。通俗来讲,即不仅要在理论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让学生在行动中领悟知识,“知行合一”的教育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教育[1],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改进。掌握知识是采取行动的先决条件,而实际行动又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因此,“知行合一”的最核心即是行中有知,以知促行,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中缺一不可。

(二)“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特点

教育中合理运用“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三方面发挥其思想特征。第一、行动性。既然是“知行合一”思想,就要充分强调它的“行”。行动是知识的来源,生产理论,理论指导行动。第二、回归到幼儿教育。“知行合一”的实施就是在幼儿园课堂与幼儿生活进行联动,行为必定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得到的。第三、发展性。这也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的内核。“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思想的一点就是对实际生活的把控,将生活行为作为教育因素,也由此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性。

(三)公立幼儿园教学特色

公立幼儿园是当前社会主要的幼儿教育系统,担任了主要的幼儿教育职责。公立幼儿园具有普适性,广泛的受众群体使公立幼儿园很难建立自身的特色,相反选择了中规中矩、不会出错的教育模式。此外,没有特色就是公立幼儿园的特色之一。由此看来,公立幼儿园的教学特色有必然之处也有不必要之处。因此,幼儿教育在遵循“知行合一”思想的指导时,要迎合社会对公立幼儿园的要求,并弱化公立幼儿园不合理的负面特色。

(四)“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公立幼儿园的课程价值

“知行合一”思想下的公立幼儿园课程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行为能力,使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并且改善了公立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赋予了幼儿园生活化的教学特色。首先,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2],调整了公立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在游戏中加入知识教学,丰富了课程层次,提高了课程的实际价值。其次,“知行合一”思想要求公立幼儿园迎合幼儿的身心成长,有根据地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课程活动,即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

三、公立幼儿园教育现状

(一)公立幼儿园的教学模式

公立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普遍相同,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程序决定。当前公立幼儿园施行的教学思想是轻松快乐的教学,没有过多考虑对幼儿综合素质的科学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教学模式的不完整,由于公立幼儿园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课程目标[3],具体到幼儿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导致整体管理混乱和缺陷。

(二)公立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从根本上决定了幼儿的智力开发和素质教育,是幼儿思维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公立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涉及简单的知识课程和日常生活课[4],形成了分裂的两个部分。因此,幼儿园提供的常识性知识教育是不能满足幼儿思维开发需求的,教育内容的割裂会造成幼儿思维的割裂,能力的割裂。公立幼儿园的教育需要遵循科学的理论指导[5],兼容幼儿的生活部分,要在幼儿园提供的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家园联合、知行合一,制定智慧化教学内容。

四、幼儿教育的现实影响因素

(一)教育领域局限

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对教育的选择不该有失偏颇,当前的幼儿教育观念就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另一种是过度放纵。无论是“严教”还是“放养”,都应该把握尺度,避免因为教育的局限导致幼儿的发展有缺陷[6]。幼儿园更应该保证教育内容的设置范围横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由此观之,教育涉及领域是否局限直接决定了幼儿受教育的完整性和个体特性。

(二)家庭参与因素

幼儿的受教育场所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家庭也会左右幼儿的发展。家是幼儿身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成员是幼儿自出生接触的第一个对象,家庭对幼儿的行为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即使有些家庭意识到了家庭因素对幼儿的影响,但由于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造成了一些误导甚至是一些心理上的伤害[7]。

(三)幼儿主观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形成个性的看法和理论。幼儿的心理是影响其后续认知框架的最重要主观因素。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到了2~7岁,幼儿开始进入前运算阶段。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意识逐渐苏醒,在脑中构建基本认知框架。由于个体的差异,幼儿的思维必然伴随着自身成长特色[8],这就需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整体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曾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作用的产物。”在幼儿阶段,环境无非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幼儿园环境,二是社会生活环境。幼儿园环境的舒适及园内成员的平等都是塑造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要素[9],无论是实体环境还是人际环境,都应该保持绝对的适宜。

五、“知行合一”思想指导公立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遵循“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

“知行合一”思想提倡理论和实践一体的教学思想,制定生活式教学策略。要具备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思想,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维,在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行动力。笔者选取了当地一所公立幼儿园,对园内课程做了调研分析,发现幼儿园的根本思路还是单一匮乏的。因此,笔者对上课方式做了调整:在文史课中,改变以往老师读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幼儿自主搜集文史小故事,并在课堂上以讲述表演的方式展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能够明显感觉到孩子上课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并且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与幼儿之间不仅仅只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关系培养,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出发,老师应该帮助幼儿开发自身的潜在能力,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自主成长。例如,当幼儿出现负面情绪时,老师应该及时感知并主动询问、帮助解决,避免处理不及时造成幼儿心理创伤。

(三)正确引导幼儿按规律发展

意识到幼儿具有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合理顺应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幼儿遵照规律发掘自身潜能。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逃避。孩子价值观的建设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在真实发生的事件中让孩子体悟[10],促使幼儿习得分辨是非的能力。在构建幼儿思维的过程中,使用怎样的价值传输方式断定了一场教育是否成功。

(四)资源整合,家园合作

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两大重心,需要形成紧密的合作联系。幼儿园与家庭应该持续交流有关幼儿的信息[11],使双方都能完整地了解幼儿的状态,并且达成教育共识。幼儿园和家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12],因此,双方可以互通有无,时幼儿既能在幼儿园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在生活中学到实践方面的技能。除此之外,家庭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教学为幼儿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真正做到家园合作下的“知行合一”教学。

六、结论

“知行合一”思想在公立幼儿园现有的教育理念上提出了创新方法,更加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剖析,结合时代特征,指出了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对应的解决方法,丰富了教育理论层次。但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基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样本的选择不能代表所有公立幼儿园,且观察周期较短,难以很好地反映此思想指导下教育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新中,隋婷婷. 当代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知行合一[J]. 江苏社会科学,2020,(01):173-181.

[2]杨志娟. 知行合一理念:历史追溯、政策意蕴和实践模式[J]. 教育学术月刊,2021,(05):31-36.

[3]聂洋溢. 幼儿园课程公平的现实状况与优化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22,(02):61-78.

[4]侯莉敏,罗兰兰. 从“立场彰显”向“科学发展”迈进: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十年变迁[J]. 学前教育研究,2022,(01):1-9.

[5]何煦,张杰. 幼儿园教师自发共同体的“观察-反思”专业发展路径——以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实验幼儿园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2021,(S2):91-94+104.

[6]庞丽娟,王红蕾,袁秋红,杨大伟. 我国公办性质幼儿园政策发展:历程与特点[J]. 教育学报,2021,17(06):58-69.

[7]于开莲,郭昕远,李春光,罗丽. 幼儿园社会教育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基于金字塔模型的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12):45-54.

[8]程秀兰,张慧,马颖,曹金金. 幼儿园教师教学正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情绪智力和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J]. 学前教育研究,2022,(03):65-78.

[9]严庆,崔舒怡. 践行知行合一: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基于512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5):1-10.

[10]刘秀丽,刘航,朱宇宁. 师幼互动质量评价工具的述评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156-164.

[11]王英杰,张美霞,陶颖,李燕. 家长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家园合作能力[J]. 学前教育研究,2022,(03):53-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