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1+X”证书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日新月益,中职学校更需落实国家职教改革方案的“1+X”证书制度,推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从文献研究出发,广泛开展问卷调研,使用统计方法分析调查数据,在人才培养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探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要求融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方式方法。论文还总结了专业教学的职业特点,按照“基础为先,层次递进”的原则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对融入X证书的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1+X”证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一、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1+X”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获得1个学历证书、掌握若干经考核机构认定合格的(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以政府统筹,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按照育训并举并重的原则,深化“三教”改革,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2019年职教改革方案出台后,各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试点工作,院校积极申报证书试点,行业龙头企业广泛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据公布数据显示,自2019年首批共5个领域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共1988个院校参与试点,目前最近发布的第四批证书标准有355个,涉及各行业各领域,大部分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选择有关专业申报试点。实施1+X证书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行业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引领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设备维护、中小型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和安装调试、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Web前端开发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旺盛,人才需求缺口大
广东是我国信息产业第一大省,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电子信息产业为工业重要支柱。随着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企业对网络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网络已渗透到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网络技术人才迎来了一个“牛市”。国家“东数西算”算力产业建设有力带动数据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网络技术人才需求5年内将出现暴增。
(二)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脱节
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仍十分突出,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许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许多用人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从用工单位反馈了解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欠缺;
2.学生专业基本功不扎实,项目实践经验不足;
3.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设计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造成岗前培训时间长。
(三)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匹配度弱
职业教育法提出需促进校企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学校与企业匹配较弱、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匹配度弱的不良局面,经过调查,存在此局面的原因有两点。
1.对人才标准的认定存在差异。国家职教改革政策明确鼓励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就读,在高职扩招100万的有利政策的带动下,当前中职学生升学意愿较强,因此很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专业课的要求有所放低,认为只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专业课技能考核合格即认为是优秀毕业生。企业通常以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因此,学校教育和就业企业两者之间确定什么是“优秀”的标准存在差异。
2.对知识能力要求存在差异。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安排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课程为蓝本,根据自身师资情况适当调整或选择部分专业课程,如我校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网页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络设备配置与应用等,无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企业要求的知识结构则按照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提出具体的职业能力,如网络工程师岗位的网络硬件设备管理工作任务,要求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分类与选型,交换机基本配置与管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等职业能力;网络应用开发工程师岗位的网站运营管理工作任务,要求掌握CSS+DIV网页设计、网站空间及域名申请、独立开发小型网站、网站维护和更新的职业能力。学校课程教学框架和企业人才技能落脚点方面存在差异。
三、1+X证书制度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 培养目标定位
在1+X证书制度框架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融合,打造“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发展,具有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网络设备维护维修、网络工程建设、网络系统管理和网络应用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计
1.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项目场景中掌握知识点的应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生产性实训任务让学生在某一项任务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掌握问题分析解决的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解如表1。
2.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点,从岗位能力出发,根据地方行业需求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技能大赛,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规定,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5个学期,第6个学期为顶岗实习,以“基础为先,层层递进”的原则安排课程。
第一学期开设信息技术、网页美工基础、网络交换与路由等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开设静态网页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制图等专业核心课;第三学期开设网页脚本技术、网络系统安装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技能考证辅导(选修)等专业技能课程;第四学期开设网络安全、MYSQL动态网站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考证辅导(选修)等专业课;第五学期开设网站开发综合实践、网络工程综合实践、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考证辅导(选修)等专业课程。
课程体系设置融入本专业有关X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其中网页美工基础、静态网页设计、网页脚本技术、MYSQL动态网站开发、网站开发综合实践、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考证辅导(选修)等6门课程对应于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网络交换与路由、网络系统安装与调试、网络安全、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考证辅导(选修)等4门课程对应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制图、网络工程综合实践、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技能考证辅导(选修)等3门课程对应于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可以选择考取WEB前端开发、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三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保障措施
基于“1+X”证书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及研究结果的推行,需要各种保障措施,才能将把理论深入实践,以推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1.师资队伍建设
(1)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1+X”证书标准由行业企业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计技能考核点,知识和能力均体现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先行学习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掌握行业新规范、新要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教学的教学理念。
(2)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国家推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就是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用工需求要紧密联系,目前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加强,要大力开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鼓励教师考取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2.教学资源
在“1+X”证书制度下,以工作领域的具体工作任务,解构出对应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为有效实施课程改革,应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去重存异,校企协同开发活页式教材,解决教材内容滞后行业的普遍问题,为“1+X”证书制度落地提供保障。
3.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按照“1+X”考核站点的标准,建设校内实训场所:
(1)综合布线室,配置IT工程技术实训平台1套,全光网配线端接实训装置4台,网络配线实训装置4台,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装置10台,光纤熔接机4台,光纤冷接与测试工具箱4套,综合布线工具箱14套,智能布线管理系统4套,配套实训工具和耗材一套。
(2)网络综合实训室,按照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点标准建设,主要设备要求为:核心路由器32台,POE汇聚交换机16台,三层交换机56台,无线接入点16个, 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1套,无线控制器8台,网络机柜8个,千兆接入交换机8台,网管型交换机8台,实训电脑49台,教学一体机1台。
(3)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具有操作安全、低损耗,可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反复操作,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其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按照以企业为主导,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的校企合作部,加入公司标准化行政管理,制定合理的长期定岗实习计划,安排老师和学生定期到合作企业里轮岗实习和工作,所有实习人员都会在分配的项目小组里承担项目任务,为提升专业教师实训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开辟新模式。
五、结语
在“1+X” 证书制度框架下,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改革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在课证融合基础上为重构专业课课程体系,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构建基于“1+X”证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产业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敏.“1+ X”证书背景下计算机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26):253-254.
[2] 杨山. 探究“1 +X”证书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21(15):114-115.
[3] 赵倩,谢红.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要义与形成途径[J]. 成人教育, 2020(40):12.
[4] 吴旭. 夯基础 抓落实 促提升——1+X证书制度下中职教师队伍发展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0(462):44.
[5] 林夕宝,余景波.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9(8):10-14.
[6] 卢梦楠. “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的理论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223): 170-171.
[7] 姚远,翟志华. 德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