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摘要】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起着不容忽略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旦管理教育不当,就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思敏感的叛逆时期,再加上中考压力巨大,十分难以管理。那么在此环境下,班主任如何进行自身角色的定位与转换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笔者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探究如何进行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定位;策略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这一角色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说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都离不开一位优秀班主任的领导与管理。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需要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无疑要肯定班主任所付出的精力和汗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想要做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必须要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并适当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角色转换。
一、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在班级管理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学校所设置的班级管理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行为习惯和创造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具有核心凝聚力,学生则应该居于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担任着管理、引导、监督、服务等多重角色。当学生发生问题时,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当学生遇到困难,班主任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了解学生来自于思想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和解决。尤其是在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班主任更应该认真负责,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时时刻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由此可见,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我们具体阐述一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第一,班主任担任着教育者的角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班主任面对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三学生,而不是成年人。这些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在对其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教育得当,而不是管理过严。因为一旦管理过于严格的话,就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走上歪路。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注重将德育教育深入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这一阶段的学生明白何种行为可为之,何种行为不可为。其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班主任担任着组织者的角色。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将每位学生组织到一起,凝聚到一起的人。这也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班级拥有良好的秩序,形成极佳的学习风气和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同时班主任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参加校外实践。
第三,班主任担任着协调者的角色。班级管理本是一件十分琐碎的事情,很多老师认为班主任的工作苦不堪言,这是因为班主任不仅要处理班级的各种琐碎事情,还要与学校、家长、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我们都明白想要教育好学生单凭教师一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家长、任课教师的相互配合,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各种协调工作。先与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协调好关系,加强沟通。还要与学生家长以及校外组织等进行沟通和协调,使其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第四,班主任担任着职业者的角色。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近些年来,带有恶劣性质的教师事件屡见不鲜,如猥亵学生事件、虐童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对教师形象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对班主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班主任必须维护自身形象,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绝不做违反职业规定的任何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也要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避免因为冲突事件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第五,班主任担任着学习者的角色。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理念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终身学习,不断追求自身进步。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反思,运用高超的管理技巧对班级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班主任角色的转换
班主任角色的转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新学期刚开始,新的班集体刚组成。在这一阶段,班主任身上的压力特别大。新的班集体刚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都不熟悉,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很多初三学生从心理上感觉不适应,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这一时期,班主任一定要扮演好知心人的角色,首先班主任在态度上要和蔼可亲,要足够热情,给予学生温暖,在最短时间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或者小游戏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这有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了解。最后由于初三压力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其沟通和交谈,帮助学生铲除心理障碍。
第二阶段是班集体建立不久的这一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班主任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而不是大权在握,只让学生一味的学习。在这一阶段,首先班主任要选出班干部,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这既体现了公平性,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同时还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实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更多的是以指导者的角色而存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会指点一二,引导其方向。但是不会事必躬亲,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个阶段是学期中期阶段以及学期末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学习会产生倦怠心理,所以班主任需要转化角色,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与学生沟通、聊天,甚至必要的时候举行一些有意思的班级活动,以此缓解学生的压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转换自身角色。只有这样,班主任的作用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才能够积极融入到班集体当中。
参考文献:
[1]王贵华,闫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转换[J].新课程(教研),2010(11):101.
[2]鲁争.学校心理咨询师与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与转换[J].卫生职业教育,2006(02):49-50.
[3]何治宣.基于“教育社会化”理论的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研究[J].考试周刊,2017(6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