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 教学编排变化及评价的研究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gjzh/gjzh202284/gjzh20228404-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gjzh/gjzh202284/gjzh20228404-3-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gjzh/gjzh202284/gjzh20228404-4-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gjzh/gjzh202284/gjzh20228404-5-l.jpg">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鲜出炉,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图形的运动》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通过年段划分、内容分析、教学要求、教学实例等进行对比,思考教学变化趋势,并结合实践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它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文化,解决着人类发展中的问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个方面要求:一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三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会对《图形的运动》知识教学产生哪些影响呢?下文试着通过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推测该知识专题的教学趋势。并结合实际教学活动,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新旧课程标准下的《图形的运动》对比

1.学段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段的划分更为细致,将小学阶段从原有的2个分段,变为3个分段。而《图形的运动》专题教学,更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教学起点从原来的二年级,推迟到了三、四年级。为什么会推迟?笔者认为,很有可能是为了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幼小衔接时间,以及充分的活动时间。同时考虑到原有二年级教学和四年级教学的重复性问题,从而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合并,达到教学中的最优化目的。

2.学段目标对比

由上表可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旧版课标”)采用三大类四段体叙述,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而在最新课程标准取消了这种表述方式,但是采用三段式的综合表述方式。第一段主要对应“知识与技能”与“数学思考”,第二段对应“问题解决”,第三段对应“情感态度”。(说明:上图左侧表格中的黑色加粗文字为取消部分,右侧表格中的蓝色加粗文字为增加部分。)

3.内容对比

为突出重点,本表格仅列举出变动部分文字。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表述上,简化、整理、合并了一些具体表述动词,更注重了数学思想的表述。(说明:上图左侧表格中的黑色加粗文字为取消部分,右侧表格中的蓝色加粗文字为增加部分)

4.教学实例对比

5.新增部分

从上表可知,在新课程标准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学业要求,更增加了教学提示,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更加清晰。

二、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指导趋势

通过对《图形的运动》知识的年段对比、学段目标对比、内容对比、教学实例对比及对新增部分的研究,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特点:更加注重学段的划分,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进一步明确,更加注重对一线教师的明确指导;更加注意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以及技术的现代化;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并进一步指导生活、观察现实世界;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欣赏、传承,加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充分坚持了目标、问题、创新导向。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起止教学学段的变化,是基于学生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角度、多领域发展水平评估,更加合理地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今后的教学趋势也显而易见:跨学科学习与课程综合化设计将进一步火热;数学学业质量标准研究将更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思维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进一步增强;四基四能培养将进一步强化;对数学思想、文化、情感、能力、表达等元素的关注将在融合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显。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实践小建议

结合笔者的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开展教学:

《图形的运动》知识,在旧版课标中主要分成三段教学,分别安排在二下、四下、五下。在新课程标准中,推迟到三、四年级开展。但不管教学起始年级,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现在的学习者对于综合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有着更强烈的需求。如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施教学:

1.以大单元为框架,搭建深度学习平台

深度学习的结果,是对重要思想和过程的持久理解,而且让学习者自己“获得”理解。

图形的运动,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观察,随后抽象成图形和图形的运动,然后又进一步指导生活和艺术创作,以及数学表达。在生活中,图形的运动形式随处可见。对学生来而言,这是一段有趣、轻松的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充分、更准确、更生动?教师要充分建立大单元教学意识,看清小学阶段的学段划分,有意识促进学生深入而广泛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使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知生活、感知文化,在感受美、欣赏美、设计美的过程中,自然展开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2.以综合性学习为基础:建立专项资源库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情境下进行。而图形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结合不同的学科,找到丰富的资源,并且分类整理,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在这些资源里,既有对图形运动的初步认识,也有对图形运动的进一步认识。让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学习。

3.以个性化学习为背景:设立学习关卡和证书

学生究竟学得怎样?能否真正掌握呢?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卷星或者书面作业,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并结合成绩颁发证书。通过小测试、小关卡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开展深入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设计开放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四项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思考并独立进行的习惯,乐于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并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国家培养可用的人才。

为了更切实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能否形成自己的理解,我们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小视频形式介绍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图形运动。通过解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创作作品。作品不设形式要求,但要注意:制作精良、思维独特、作品有趣……从而“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从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

明确的作品评价指向,能够促使学生生极大地调动积极性,发挥无限的创意。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现了知识:有的采用传统剪纸,创作故事;有的制作风车,讲述原理;有的父子上场,制作坦克;有的提交摄影作品,展现图形运动之美;更有甚者,还制作了电脑游戏,让全体学生跟着一起玩了一把……各种作品出人意料,创意无限。

5.以SOLO分类理论为方法:研究专项综合性评价

教育的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关心的核心。教育评价为判定教育的质量提供了线索。在学生提交的多种多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结合认知发展阶段论,从学习质量评价角度,以学生对具体问题反应分析为分析基础,将学生思维水平由低到高分为5个基本结构层次:①前结构;②单点结构;③多点结构;④关联结构;⑤拓展抽象结构。并针对作品进行了先相关评价。我们发现,学生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基本上能够到达多点结构或关联结构这一阶段,个别学生能够达到拓展抽象阶段,这也给我们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6.以多媒体为平台:充分展示并提升学生学习的自驱力

一个优秀的活动,理应被记录下来。研究的乐趣,美好的过程,配上精美的图片,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家长付出劳动的认可,更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在评比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平台推送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习的欢乐保存,让愉快的记忆传递。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图形的运动》单元,恰好可以紧扣图形的运动形式,围绕“是什么”“怎么制作”“怎么评价”等方面,利用丰富多彩的作业做手段,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心,通过观察欣赏、想象实践、设计创新、评价和提升等多个方面,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表达,从而朝着终身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同时把这种能力应用到其它的学习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531.htm,2022-04-27.

[2]杰伊·麦克泰,哈维·F·西尔维.为深度学习而教: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的思维工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教育部.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答记者问[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2-04/21/content_5686539.htm.

[4]约翰·彼格斯,凯文·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陈  洋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