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研产销一体化的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仓储管理与技术
青岛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变革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在创新性、应用性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各级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机制。笔者本文从我国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层次高校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教研产销一体化的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探讨三方面入手,以期对经管类专业教研产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教研产销;经管类;创新;应用;高校

新发展阶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市场和产业日益受到各国经贸联系、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对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结合产学研发展现状,掀起了对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变革的反思和热潮,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成为主要的目标。在教研产销一体化教育模式与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融合的过程中,重点高校侧重于“研”,地方高校侧重于“学”,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于“产”,不同高校都在进行着成效显著的探索和实践。

1.我国高校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单一

基于大众对于经管类人才是在组织或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单一目标定位,我国高校在经管类专业的培养上,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忽略了应用、实践、创新方面的知识积累,导致进入职场后难以找到自身的地位。

1.2教学模式简单

教师主导课程,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听讲、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仍占据着我国高校经管类教学的主导。学生的兴趣培养、个性化需求、职业发展需要很难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得到满足,独立思考、自主实践、思考创新的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

1.3课程内容理论化

理论是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实践创新能力养成的前提条件,但纯粹的理论型经管类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现行经济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倾向性发展的方向。

2.不同层次高校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

2.1重点高校的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

重点高校基于其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科研优势,注重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突出的是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是共建科研基地的合作教学模式,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分别投入人力、经费、设备等方式,联合建立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研究开发实体,搭建起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能够经常性、系统性地参与到科技创新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开辟视野、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二是依托项目研发的合作教学模式,以企业委托高校开展针对性的项目或课题的研发、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的项目研发攻关模式为主,企业和高校通过合作分别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平台。三是联合共建经济实体的合作教学模式,主要由校企双方合资共建集“研、产、销”于一体的新型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或高校以科研成果入股企业, 与企业共建股份制的经济实体,并通过管理共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模式,搭建教学合作平台。四是企业参与的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高校聘请企业工作人员为实践导师、企业在高校设置专项人才培养基金、定向或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通过契约实现的校企合作。五是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的合作教育模式,依托重点高校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高校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新品研发为目标的大学科技园,与园区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鼓励学生在园区内创业,实现教研产销一站式培养。

2.2地方高校的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

地方高校则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突出的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地方高校依托其独有的“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重点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技能的应用性,目前比较成功的主要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地方高校诸位的合作教学模式,地方高校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邀请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以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二是校企双向合作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事业单位、企业集团与高校联合创建特色分校、专门院系、特定专业等合作载体,形成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三是以教学实习基地为依托的模式,学校在企业设置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在基地接受实践教学。四是工程项目联合型的模式,这种模式多应用于建筑、水利、石油、电力、铁道等专业,学生在结束学校的课程学习后,来到高校对接企业单位工程及项目参加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实践或实习,将学校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检验、总结和分析,并将实习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五是预分配的教学合作模式,学生在结束学校的基础性学习后,通过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来到预分配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学生返校完成毕业论文后,可以跳过试用期,直接留在实习企业单位。

2.3高职高专的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具有更强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导向,更加注重的是满足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教学服务以“必需、够用、针对性”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重点,致力于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教研产销教学模式的普及热潮,涌现出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一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二是“学工交替”模式,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指导下,交替进行校园学习和企业实践的学用结合模式。三是“2+1”模式,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的模式。四是双定生模式,即招生即可就业,“以销定产”的模式。五是订单式教学模式,即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订单式”教育服务,校企双方双向输出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模式。

3.教研产销一体化的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探讨

3.1拓宽对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的积极认识

根据对国内不同层次高校开展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一教学模式已经突破了应用性学科的限制,在多个学科领域展开,同时,其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也从巩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依托其他优势专业创造有利条件

经管类专业可以借助学校科研能力强、师资雄厚、行业影响力大的其他优势专业资源,探索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组合,依托其他专业现有的教研产销一体化平台、模式、机制和经验,开展更具特色的经管类教研产销合作模式。

3.3突出多样化与时代性

由于不同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在办学水平、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上都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异,甚至同一所院校内不同的经管类专业间也存在层次性和差异性,同时合作的企业、事业单位更是存在着层次差异,因此,高校经管类专业在开展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模式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经管类专业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科技的快速更新变革、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集团、事业单位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经管类专业发展的时代性。

3.4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

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中存在不同的主体,分别是高校、企事业单位、政府,高校希望通过合作获得高质量人才培养所需的资金、师资、实践平台等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企事业单位希望通过合作科技研发、创新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资源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希望通过合作来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压力建立健全有效的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教研产销一体化培养模式,要充分分析各参与主体的目的、动机和行动,找到共同点、共通点,构建共同的愿景、价值观和运行机制,化解冲突,增强一致性和融洽度。

4.结束语

总之,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形成一套兼具多样性与时代性,具有国际标准、高校优势、企业特色、政府支持的教研产销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机制,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高校、企业、政府、教师、学生等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建立合作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管理共商的长效合作机制,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龚日朝,刘玲.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互动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1):46-49.

[2]杨怀宏,欧玲.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下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12):147-148.

[3]朱云章.国内不同层次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分析及其对经管类专业的启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3):83-88.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1JY014经管类专业“教研产销”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陈晓君,青岛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21.3—2023.3青岛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