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实施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立足于幼儿生活实际,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知数学和运用数学,在生活化背景下,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数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生活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蒙台梭利提出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里自己学习,结合幼儿思维能力的特点,我们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更要重视引导幼儿通过直观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通过操作材料,获得实际操作经验,
一、概念界定:
1.数学区域活动:
数学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室内活动室的一定空间,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数学经验,提供充足的数学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此空间内开放、自由、自在地活动,幼儿可以在很多区域中通过自主的选择、操作、实践和探索获得数学方面的启蒙。[1]
2.数学教育生活化: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材料、问题、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学习活动,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探索、感知、理解。
二、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现状分析
1.区域材料投放单一、缺乏趣味性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质量离不开区域材料的投放,通过观察班级数学区域的活动材料,发现班级数学区域活动材料更新并不及时且材料单一、缺乏趣味性,区域的材料以高结构材料为主,幼儿尝试操作几遍之后便失去兴趣,不愿继续探究。
2.区域活动目标没有层次性
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均有差异,教师区域材料的投放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的能力差异,均用统一的目标要求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导致能力差的幼儿没办法完成活动目标,导致幼儿排斥数学区域活动,因此和其他区域相比,数学区域活动的频率和幼儿覆盖率较低。
3.教师缺乏参与性
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的幼儿较多,有时候没能及时关注到需要帮助的幼儿,在面对困难时,由于幼儿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在数学区域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教师没有给予恰当的支持,导致幼儿失去探索的兴趣,无法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4.区域材料收拾不规范
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收拾玩具很不规范,通过观察发现各个班级的数学区域比较杂乱,部分幼儿收拾区域材料的时候没有按要求分类,随便就把区域玩具收到框里面。
三、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生活化的意义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幼儿生活中解决困难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候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将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使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从而发展幼儿积极的情感,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能力。
2.数学区域活动生活化
幼儿天生喜欢“玩”,他们的“玩”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为幼儿提供情景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将当前的操作体验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游戏经验、已有数学经验建立一个新的联结,通过此连接来唤醒与之相关的数学经验,激发幼儿新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2] 我们幼儿园是乡镇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数学区域材料的选择可以结合自然性原则,将自然生活中幼儿常见的石头、木块、松果等材料投放到操作区,这些低结构材料还可以一物多用,根据数学区域的阶段性目标,有层次的投放操作材料。
四、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实施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1.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幼儿数学能力的学习离不开轻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在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里自由选取操作材料进行探索,通过与区域材料有效的互动,获得能力的提升。在保证充分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幼儿自主操作,自由探索。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只要在区域活动前介绍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幼儿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再适时的介入。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交流展示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2.提供丰富适宜的区域材料
在生活化背景下,从幼儿角度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材料,并鼓励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把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域。让幼儿参与进来,一起探讨“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将数学知识“集合、分类、排序”等方法运用到收拾区域玩具中,改变原来杂乱无序的状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一起创设一个整齐有序的数学区域环境。
3.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有效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前提,因此活动前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开展活动,增强活动的有效性。[3] 在区域数学教育生活化实践中,教师根据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观察分析幼儿的现有水平以及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使幼儿使幼儿顺利实现活动目标,跳一跳够得着。
4.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实现跨区域联动
《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教师在支持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幼儿多领域的探索,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整合。跨区域联动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在不同区域之间产生联系与迁移,还能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同一主题《图形变变变》在不同区域联动中奔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幼儿在数学区域利用操作材料拼出《图形变变变》,在美工区利用画笔画出《图形变变变》,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联动,吸引幼儿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抓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融合一起。
参考文献:
[1]周屏.儿童视角下我国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林区教学,2021(01):87-90.
[2]蒋新凤. 乡镇中心幼儿园大班数学集教活动中幼儿操作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李维米. 农村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生活化实践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21.
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