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动态心电图在P波增宽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摘 要】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P波增宽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9月在本院诊治的122例常规心电图P波增宽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其房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对这122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其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将入组患者分为非老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发现老年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发生均高于非老年组,一般房性早搏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意义(P<0.01)。结论:对常规心电图P波增宽患者可选取进一步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房性心律失常诊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P波增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房性心律失常
P波增宽为左心房异常在临床上常见的体表心电图表现,房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均为心房颤动早期临床表现,极有可能对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血栓栓塞,给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常规心电图检查是心律失常患者经常应用的诊断方式之一,有助于明确其心电状况[1],而动态心电图可以清晰的监测到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在判断心律失常方面效果突出。本文通过对122例P波增宽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在P波增宽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21-01-01-2021-9-30住院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V1导联P波时限≥0.11ms患者122例,其中男82例,女40例,年龄 19~100岁,平均(58.12±6.34)岁。
1.2 方法 患者仰卧位平静3 min后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同步记录心电图,P波测量起点取P波起点与等电位线交点处,P波测量终点取P波终点与等电位线交点处,取基线平稳的心动周期分别测量P波较为清楚的I、II、V1导联测量P波,取最大值。P波增宽超过≥0.11ms患者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连续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完成监测后将采集的心电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处理,人机对话分析心律失常情况,根据检查数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1.3 排标准除 (1)系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安装起搏器患者。
1.4 诊断标准 P波增宽: P波时限≥110ms,P波双峰间距≥40ms。动态心电图中早搏次数: 100~720次/24h为一般早搏,>720次/24h为频发性早搏。房性心律失常分为: 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及老年人和非老年人的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检出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用两种方法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意义(P<0.01),见表1。
2.2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房性心律失常比较
将入组患者分为非老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发现老年组、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发生均高于非老年组,一般房性早搏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意义(P<0.01),见表1。
2.3 结合心脏超声检查
左心房扩大 97 例(79.5%),左心房内径正常者25例(20.4%) 。
3 讨论
心电图中的P波是心房除极波,正常P波时间<110 ms,P波增宽是左心房异常的表现。左心房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房扩大或( 和)左心房传导障碍。
左心房异常的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先心病等,这些疾病可引起心房肌缺血、心房纤维化、心房扩大,心房纤维化和心房扩张都能引发或加剧房内和房间传导障碍。心房扩大可能是一定程度心房纤维化的后果,而心房扩大还能加重心房纤维化的进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老龄化,心房纤维化程度呈进行性加剧。心房纤维化能引起房内传导功能下降和传导的不均一性,出现房内传导阻滞,还可引起心房肌不应期缩短、兴奋期延长,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出现折返现象或触发活动,诱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2]。
窦性激动从右房向左房的传导变得缓慢、甚至存在传导障碍称为房间阻滞。房间阻滞因Bachmann束传导功能障碍导致P波增宽呈双峰形,部分可出现特征性的下壁导联正负双向P波,与左房扩大心电图表现相似,可通过心脏超声鉴别,其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左房扩大并存,本次研究结合心脏超声检查发现P波增宽病例中房间阻滞25例,占20.4%。房间阻滞因左房除极时间后移,使左房室间期缩短,损害左房功能增加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更易发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属于发生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3]。
老年人患者本身有各种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老龄化出现心脏老化和退行性改变,心房纤维化程度呈进行性加剧,房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增高[4]。
左心房异常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5],病程早期以房性早搏多见,中期出现频发或多源性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后出现心房扑动、房颤[6]。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可引起患者长期致残及死亡。但由于12导联心电图检出房颤率偏低,房颤可因无症状而长期未获诊断,因此,房颤的患病率一直被低估。
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是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均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点,相较而言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时间较短,简单易行,但检查时间短易造成病情被误诊或漏诊。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程多导联连续同步记录电信号,可连续24h甚至更长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危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异常心电信息。P波增宽,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也是易发生房颤的心电图指标,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因此对P波增宽的患者,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准确评估房性心律失常情况,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倩,张佳妮.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3):404-406.
[2]郭继鸿. 心房颤动的新理念[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 ( 5): 381-392.
[3] 郭继鸿. Bayes综合征[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8,27( 2) : 129-143.
[4]郭继鸿. 老年性心律失常[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 1) : 58-67
[5]方丕华,李晓枫. 心房颤动心电图的新认识[J]. 心电学杂志,2009,28( 3):189-192.
[6]马津莉.左心房异常89例动态心电图分析[J].现代医学杂志,2012,40(4)4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