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复用手术器械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清洗效果的研究进展
【摘 要】 复用手术器械是指在不同病人间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该类器械的预处理及清洗一直是消毒供应室研究的重要方向,随着近年来工作经验的积累及医疗清洗技术的进步,临床针对复用手术器械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预处理系统,各项预处理方法下的器械清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文章就近几年所发表的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方法的相关文献,对预处理的概念、重要性及方法做如下总结,为后续临床研究者深入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方法;清洗效果;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国民医疗需求增长,医疗系统内大量应用复用手术器械,这增加了及时处理的难度,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压力与手术室工作现状无法完全匹配,复用手术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各异,部分器械存在螺纹体、沟槽体、孔洞体等复杂结构,其表面残留污染物的概率较普通器械更大,该类手术器械预处理及清洗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难点之一,若处理得当则直接影响手术安全,引发院内感染,因此实施科学的预处理意义重大[1]。复用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是指在医疗器械使用后,为增强清洗效果,提高医疗器械再生而及时进行的初步处理。优质、科学的预处理措施有利于提升后期器械清洗的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复用手术器械的预处理措施有:传统流动水冲洗预处理、多酶溶液预处理、泡沫保湿剂预处理、碱性清洗剂预处理、保湿凝胶预处理等,各项预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存在一定差异,实际处理效果亦存在一定差异[2]。为此,本文就目前我国临床对于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方法选择情况做以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1.传统流动水清洗预处理
流动水清洗预处理是临床早期广泛应用的一种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方法,该方法是指单纯将手术器械用流动水冲洗后不再采用其他预处理方案,临床科室使用后进行初步冲洗,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后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该处理方法虽能明确的清除复用手术器械表面残留的污染物,但该实际清洁作用有限,原因在于单纯应用流水清洗无法完全去除器械表面的污染物,部分放置时间过长的手术器械表面可见明显干涸的血液及其他体液组织,该情况下流水冲洗无法完全剥离残留体液,同时该情况下残留体液会在病原微生物表层形成一种保护膜,保护膜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后期清洗及灭菌因子的作用,进而导致清洗作用无法达到预期,同时若干涸血液及其他体液组织在复用手术器械的残留时间过长,还易引起锈斑的出现,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及器械重复使用率[3-4]。有研究选取了300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流动水清洗预处理,研究组使用喷洒含酶保湿剂进行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清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清洗合格的手术器械为137件(91.30%),灭菌合格139件(92.70%),研究结果提示传统流动水清洗预处理纯在明显劣势,清洗合格率与灭菌合格率距临床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故目前临床开始将该处理方法摈弃或联合其他预处理方法实施[5]。
2.多酶溶液浸泡、喷洒预处理
多酶溶液浸泡预处理是目前消毒供应室应用率较高的一种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方法,其处理步骤如下:工作人员首先详细评估器械污染程度,根据评估得到的结果对多酶清洗液进行稀释,一般将稀释浓度控制在100-200倍,后将复用手术器械完全浸泡于多酶溶液中,稀释的溶液浓度可根据浸泡时间而定,若浸泡时间短则需提升酶溶液浓度。多酶溶液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酶等生物酶,该类生物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6];可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难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污物分解为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达到清洗的目的;去除物体表面微生物,阻止器械表面产生保护膜,增加清洗时去除物体表面微生物的能力,因此多酶溶液浸泡预处理具有清洗效率高、质量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认可[7]。随着多酶溶液的应用,临床工作者发现该预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存在一定局限,杨娟、刘明秀、蒋学伦等人的研究选取了3150件夜间手术污染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实施多酶溶液保湿,B组实施碱性清洗剂预处理、C组实施泡沫保湿剂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A组复用手术器械的锈蚀率明显高于B、C两组,原因在于生物酶在稀释后会出现有机物相互分解,在覆盖4小时后分子活力降低,进而导致器械锈蚀率增加,故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多酶溶液浸泡、喷洒预处理的时间,规避时间过长导致的器械锈蚀[8]。
3.泡沫保湿剂预处理
泡沫保湿剂预处理是近年来临床针对复用手术器械的一种新型预处理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工作人员在完成对复用手术器械的初步冲洗后,随即将泡沫型保湿剂直接喷洒与需消毒、清洁的器械上,若该器械存在管腔、沟槽则需要将器械垂直放置,使用延长嘴将泡沫保湿剂喷洒于管腔内部,保证保湿剂完全覆盖管腔的内壁,随后将器械水平放置,对器械进行再一次泡沫型保湿剂喷洒[9]。泡沫保湿剂预处理的优势如下:泡沫保湿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种稳定复合酶、表面活性剂、抗污再沉积因子、保湿因子等,将该保湿剂喷洒于复用手术器械表面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湿润及预清洗的效果,有效避免蛋白质、血液等其他物质在表面及缝隙干燥凝固,其湿润时间最长可达72小时,能为器械提供较持续的湿润效应,较适用于夜间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10]。与多酶溶液最大的不同在于,泡沫保湿剂是一种无醛的溶液,适合多种器械材料,包括塑料、金属、橡胶材料等;另外泡沫保湿剂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水平、蛋白水解酶活性水平,能降解作用,剥离生物膜、无二次污染[11]。石敏、沈翠霞等人的研究选取了60套硬式内镜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四组,其中第一组采用多酶清洗剂预处理、第二组采用碱性清洗剂、第三组采用泡沫保湿预处理、第四组采用保湿凝胶实施预处理,研究结果显示泡沫保湿预处理组8小时及12小时后的相对光单位(RLU)平均值均低于其他三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其他三组,研究结果提示泡沫保湿剂是目前临床针对复用手术器械清洗最有效的预处理方法[12]。最后泡沫保湿剂能通过泡沫阻断空气,保持器械的湿润,目前临床最新研制出的泡沫保湿剂不会对碳、钢、不锈钢材料造成腐蚀效应,其特殊的除油防锈因子,能有效提升器械的光泽度,减少清洗及预处理阶段对器械造成的损伤。
4.碱性清洗剂及保湿凝胶预处理
碱性清洗剂同样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预处理方法,实施流程如下:复用手术器械在经过冲洗后,随后根据器械污染程度配置好碱性清洗剂,浓度为1:130-270,并将碱性清洗剂均匀喷洒于器械外表面或将器械浸泡于碱性清洁液中。碱性清洗剂的优点在于该制剂既有强乳化分离作用,能软化干涸的污染物,较适合骨科使用的复用手术器械[13]。保湿凝胶预处理的实施步骤如下:复用手术器械在经过冲洗后,随即使用保湿凝胶覆盖、涂抹器械表面,最后密闭保存,湿凝胶预处理的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单,在处理卡槽及螺纹的复用手术器械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其放置8h后的清洁能力有限[14]。
5.小结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进步,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方法越发成熟,处理方法不断处于不断优化更新的状态,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多酶溶液预处理、泡沫保湿剂预处理、碱性清洗剂预处理、保湿凝胶预处理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各种预处理均存在一定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临床实际,以此选择最科学、合理的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巫秀珍,马笑含,李丽娣,等.隔夜手术器械预处理中保湿剂的合理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237-1239.
[2]唐乃梅,宋春,木业色·艾尔肯江.预处理保湿方式对长时间滞留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0):738-740.
[3]唐媛,黄小琼,张琪琪,等.中国22省(区、市)针对硅油附着眼科手术器械清洗现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6):2041-2046.
[4]苏继兰.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4):124-126,130.
[5]闫丽华.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灭菌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179-180.
[6]杨秀梅,王琪琪,种红兵.两种预处理保湿方案在手术器械清洗中的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4):286-288,292.
[7]任成会,张秀翠,茅卫兵,等.PDCA管理模式在提高骨科外来手术器械预处理合格率的影响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5):629-633.
[8]杨娟,刘明秀,蒋学伦.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夜间手术器械锈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34-136.
[9]唐幸,黄琼辉,付海鸿.眼科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6):126-129.
[10]薛亚.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5):37-39.
[11]李焕平,陈权文.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23-25.
[12]石敏,宋瑾,沈翠霞,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硬式内镜清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9):647-650.
[13]MASIA,MARIA DOLORES,DETTORI,MARCO,DERIU,GRAZIA MARIA,et al.ATP Bioluminescence for Assessing the Efficacy of the Manual Cleaning Procedure during the Reprocessing of Reusable Surgical Instruments[J].Healthcare,2021,9(3):352.
[14]EVANGELISTA,SINTIA DE SOUZA,GUIMARAES,NATALIA ROCHA,GARCIA,NAIARA BUSSOLOTTI,et al.Effectiveness of manual versus automated cleaning on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iofilm removal from the surface of surgical instrum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20,48(3):2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