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探究

河北广播电视报·教育实践
柳州市龙城中学 545001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门专门指出了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在该学科的课堂上融合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法制观,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其养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教学

引言:对于人类的生命来说,生命不仅只有生物层面上的生命,还有道德精神层面上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产物,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还要懂得把自己的精神生活进行充实,让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到提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培育时,一定要使学生拥有珍爱生命的心理,并且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别的人生命,把教育的基础当作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1.社会变化与发展的需要

初中学生的年龄不大,独立判断、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一旦沾染不良风气的话,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通常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而且目标也未得到明确,这就使得生活动力不强,甚至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灰色的,如果这样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的话,其对世界就会产生厌恶感,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因而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应该要紧跟社会前行脚步,将生命教育作为关注的重点,确保学生能够对社会产生正确的认知,并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如此方可在将来将生命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2.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

传统教育是围绕教材展开,教师在课堂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则是机械记忆,其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虽然有些学生能够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然而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却无法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而这就是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必须要将其摒弃。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展开,教育模式出现明显改变,以生为本成为了关注重点,也就是要确保学生拥有的综合素质大幅提升,身心均能够保持稳健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创设生命教育情境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要针对生命教育进行深入解读,同时要将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存在的相关元素提炼出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完成教育情境的营造,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以更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对生命也可形成正确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兴趣也会变得更为浓厚。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时,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探讨,在形成基础认知后对教材当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寻找出来,在此基础上针对课程知识展开全面剖析,这样就可使得生命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幅提升。组织教学时还应该对信息技术加以合理应用,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来营造出生命教育情境,并要保证课程教学、生命教育能够真正融为一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命教育元素作为出发点,引导全体学生来对“生命是否永恒”进行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可将生活中的实例予以呈现,如此能够确保学生对生命规律形成正确认知。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同时要利用合适的契机来将相关的知识点直观呈现出来,并提出更具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此可以使得各个学习环节的衔接更为紧密,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

2.创新教学方式,培养生命意识

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支撑。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应首先读懂教材的立意,把握精神要领,照本宣科只能是灌输一些大道理,且效果不佳。倘若用丰富的事例支撑抽象的表述理论前沿或者简单论证,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获得较好的教学实效。

比如“守护生命”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通过开展探究、讨论、分享、反思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懂得怎样爱护身体,进而达到培养生命意识的目的。再比如“敬畏生命”这部分内容,阅读起来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教与学均有一定难度,如果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可能会收到良好效果,因为“体验既是人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人创造自我、发展人格、完善自我生命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借助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某些经历、内心感受以及应对方法,并组织学生探讨这种应对方法的恰当性与科学性,使学生零散、片面的感性经验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扩展、调整,上升为高层次的生命感悟。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引领学生从被动地听别人的故事到走进自己的生命体验,在真切的回忆中引发学生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对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白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要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感悟生命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情况,加之,《道德与法治》一科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较多,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导致学习效率较低,不能有效进行学习,掌握课堂内容,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生命教育通过多媒体也能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到生命价值的感悟力。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最美孝心少年”的视频。其中,吴林香的事迹尤能体现生命的韧性,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外公、外婆、母亲相继生病后,难熬了起来,所有的担子都压到了年仅13岁的吴林香身上,这样的重任,小林香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七年级正在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也13岁左右,当自己坐在温暖的教室里,享受着父母照顾和疼爱的阶段,吴林香却成为了一个破碎家庭的顶梁柱,通过生动鲜明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不要过度悲伤,要正确认识挫折,直面困难,摆脱困境。

结语

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永远不能掉头的单行道,虽然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可以反复尝试,多次试错,但是生命永远只有一次,失去便不会再有。初中道法课程是我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意义的重要责任,而初中阶段又是青少年容易受到各种思潮与观念影响的重要阶段。通过把生命教育引入到初中道法课程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对其终身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优化初中道法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形式,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广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J].广西教育,2020(5):2.

[2]王爱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J].科教导刊,2021(2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