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安家(建筑与工程)

摘要: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残疾儿童健康得到特别关注。为更好的实施精准康复服务,针对目前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展开研究,探讨有针对性的适合特殊儿童康复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

关键词:特殊儿童;康复现状;设计理念;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02-167

1、特殊儿童及康复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康复中心的使用主体为因身体、精神存在非正常情况而需要进行特殊康复培训的特殊儿童。以特殊教育类型来划分的话,分为听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发布的《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现有残疾人大约8500万,0-14岁残疾儿童占残疾人总人数的4.69%,约400万,数量庞大。2018年,仅有15.7万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康复医疗资源总数严重不足、服务质量分布不均,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不足。目前已有的康复中心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室内空间并不能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没有考虑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合理的空间环境设计是医疗康复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者、治疗师、家长提供-个与治疗相结合的安全的、亲和的、舒适的良好康复与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康复效率。应当予以重视。

2、特殊儿童康复医疗空间的设计理念

2.1、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涉及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建筑设计、环境心理学、医学、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色彩心理学,以及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等综合性学科知识,才能创造出适合于特殊儿童的康复医疗空间。在充分满足特殊儿童康复医疗功能要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特殊儿童使用上的方便,舒适,安全。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2.2、科学系统的设计思想

在设计过程中要把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看成-个系统,它涉及家庭、康复中心、社会、政府等系统支持体系,尽可能的在功能设计方面将这几个关键群体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整合。给这个体系创造-个相互交流的空间。例如在功能设计中设置家长资源中心、家长交流室、心理咨询室以及家长培训中心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家长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强对自己孩子康复的信心。也有利于康复中心和自闭症孩子家庭建立相互信任、密切的联系。接待室、多功能厅、自愿者服务部等功能设置,有利于康复中心对外联络,包括与相关媒体、政府部门、相关医疗机构以及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和沟通,为构建较为完善的康复系统支持体系创造环境。有利于寻求相关部门的行政支持与资金投入。某种程度上便于社会对特殊儿童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建立起-个以康复中心为中心,各类相关组织和机构为网络的系统支持体系。

3、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3.1安全性

满足安全性是是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保证特殊儿童的人身安全是首要的,特殊儿童的特殊行为特征对空间细节设计要求更高更严。根据特殊儿童行为的特点,康复中心空间的安全性设计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空间尺度要符合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特殊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有的需要辅助工具帮助行走或者活动,人体基本活动尺度较普通儿童要大-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伴有-些习惯性动作,所以在设计时对空间尺度的把握要比较精准,比如特殊儿童桌椅之间的通道宽度就要设计的比普通中小学校的大-些,这是为了保证不会阻碍特殊儿童的通过。

其次,室内材料选用、家具细节设计、地面、墙面要符合特殊儿童特有过激行为会的特点,过激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在进行康复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在空间的细节处理上要人性化。例如,要避免有突出的、尖锐的转角;内墙、楼地面、设备器具及家具表面、棱角及突出部位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室内环境尽量保证安静,避免特殊噪音对特殊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刺激,减少他们的躁动和情绪不稳定,从而为特殊儿童创造-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娱乐空间。康复训练室应该设置独立的入口,感觉统合训练室长宽不宜大于2:1,主要活动空间不应有墙垛或柱子,1.20以下应采用软包构造墙裙,楼地面应铺设弹性地板,多使用柔性材料和木材,避免使用硬性材料,以防造成安全上的隐患。卫生间等涉及用水空间采用防滑材料,室内阳角阳角采用倒圆角处理,-些特别重要的部位采用软质材料包裹避免儿童受伤。墙面材料要保证无毒,不能使用坚硬和锐利的挂式,防止儿童因为撕咬行为而受伤。

3.2、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指,在康复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无障碍需求,无障碍设施要齐全完善。无障碍设计是-项重要的安全指标。其空间只有符合无障碍化设计,特殊儿童在使用时才会体验到舒适感和归属感,在空间细部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特殊儿童的需求,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例如,特殊儿童使用的主要出入口与车行道应有不小于5米的缓冲距离,避免视线死角,还应有无障碍设施,最好采用平坡出入口。出入口不宜设置台阶,如有高差,应该设置坡道,考虑到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建筑入口处不应设置弹簧门或旋转门,当采用玻璃门时应使用安全玻璃,同时应有提示标识。特殊儿童在休息活动空间内游戏,走道内墙两侧应设置连续无障碍扶手辅助其行动,扶手端部应沿墙方向做成弧形连接,扶手宜选用耐久、防滑、易清洗、热惰性指标好的材料。涉及视觉障碍儿童使用的空间地面应设置引导儿童通向各功能用房、卫生间及安全出口的触感标识。设置易于辨识的标识系统。针对听觉障碍的儿童对于康复课程上下课时间提醒应该设置不同颜色的信号灯帮助提醒。特殊儿童康复空间在各室内空间应设置求助报警系统。

3.3功能性设计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每-个功能房间的设计都是围绕特殊症儿童如何更好的康复来设置的。每-个空间的规划及细节设计都必须结合相关的康复方法对空间的需求,空间内的辅助用房也是根据如何提高特殊儿童的康复质量来设置。功能用房主要包括专业教育用房、公共学习用房、劳动技能训练用房、生活技能训练用房,康复训练与检测用房、体育用房以及其他行政办公与生活用房,如家长资源中心的设置是给家长提供学习家庭康复疗法的环境。此外,每-个空间设计都要充分考虑空间的使用功能、空间设计要求以及细部设计要求来完成。各部分面积、房间数等要根据使用性质、规模和相关部门的标准来确定。在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设计中,功能远远大于形式。

4、结语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在满足医疗康复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满足特殊儿童生理上、心理上的需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计策略不仅仅是对过往束缚、使用者需求的设计适应,更应该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革,取得长足发展的-种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玲.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学.2015.6

[2]杨程程.特殊教育学校室内空间色彩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Y201912-YB)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