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骨科病人术后体位如何摆放利于康复

城乡建筑媒体号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637000

一、骨科病人术后体位摆放不当将造成哪些问题?

骨科手术后,正确的体位摆放对于病人的康复和手术结果非常重要。如果体位摆放不当,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 疼痛: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周围的疼痛或不适,这可能会增加病人的疼痛感,延缓康复进程。

2. 血液循环问题: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能限制血液在手术部位的流动,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栓并发症,如肺栓塞。

3. 呼吸问题:某些体位摆放可能会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例如,如果胸部受限,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特别是在长时间手术中。

4. 神经损伤: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能会压迫或损伤神经,导致感觉丧失或肌肉功能受损。

5. 术后并发症:错误的体位摆放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例如术后出血、感染或创口裂开。

6. 长期功能受损:如果手术后的体位摆放不当,可能会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最终可能导致长期的功能受损。

因此,在骨科手术后,医疗团队通常会非常注意确保病人的体位摆放正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潜在问题的风险。这通常需要精心计划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手术部位得到适当的支持和保护,同时保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二、常见骨科病人术后体位的摆放要求有哪些?

术后体位的摆放要求在骨科病人的康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类型的骨折和手术中,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和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康复和骨折愈合。以下是常见的骨科病人术后体位的摆放要求和护理措施。

(一)股骨颈骨折

1. 相关因素:骨折整复后,要求病人被动体位,且时间较长。但是,老年病人耐受力差。

2. 护理措施:

1)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使用厚一些的硬板床上褥子,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协助病人适当半坐位,避免时间过长以减轻不适。

2)抬高患肢,以促进消肿和止痛。

3)病人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侧卧、盘腿、内收、外旋,以防骨折部位移位。

4)如有需要,穿丁字鞋,使用枕头将两腿之间隔开,以防止患肢外旋或内收。

5)向病人讲解股骨颈的生理解剖位置,强调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和不正确体位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以获得病人的积极合作。

(二)股骨干骨折

1)悬吊牵引法适用于儿童,要保持臀部离开床面,经X线照片确认骨痂形成后可以去掉牵引,然后逐渐开始活动患肢。

2)动滑车皮肤牵引法适用于儿童,要保持双向合力与股骨干纵轴成一直线。

3)平衡牵引法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有复位和固定作用,需要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来决定肢体位置。

4)使用平衡牵引时要注意观察足部血液循环和包扎的松紧程度,并经常调整。

5)骨折牵引期间要进行床边X线照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同时每日多次测量骨端肢体长度,并加以记录,以监控骨折情况。

6)一般牵引4~6周,经X线照片确认骨痂形成后,可以改用髋人字石膏固定4~8周。

(三)髌骨骨折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适用于髌骨横行骨折或能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髌骨全切除适用于不能复位、不能部分切除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四)全髋关节置换术体位

1)全髋关节置换术体位是平躺情况下,患侧下肢的外展中立体位。

2)使用硬的三角形枕头固定在两下肢之间,以避免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发生髋关节脱位。

3)搬运病人时要特别注意,将骨盆整个托起,防止脱位。

(五)胫腓骨骨折

1)恢复期的体位要求卧位下肢稍垫高,使用软枕,进行床上的保健体操和运动。

2)随着康复的进行,病人逐渐进行站立和步行的练习,增加负重。

3)特殊锻炼方法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有助于恢复下肢功能。

(六)颈椎骨折牵引

1)体位要求患者坐位或卧位,避免颈部过伸,保持颈部肌肉放松。

2)牵引重量和持续时间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以确保病人感觉舒适。

(七)腰椎压缩性骨折

1)体位要求卧床休息,下肢外展中立位,同时将下肢抬高。

2)需要进行床上的保健体操和运动,以及康复训练,逐渐恢复脊柱稳定性。

(八)骨盆骨折

1)骨盆骨折的体位要求根据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而定,可以采取悬吊牵引、骨盆兜带、外固定等方法。

2)牵引和外固定期间,要注意病人的体位,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3)随着康复的进行,可以逐渐改变体位,开始进行坐位和站立的训练。

总之,不同类型的骨科病人在术后需要不同的体位和护理措施,以确保骨折的愈合和康复。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疗建议,采取适当的体位和护理方法,确保病人能够安全和有效地康复。

三、常见骨科病人术后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骨科病人术后体位摆放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科病人术后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1. 关节支持:如果手术涉及关节,那么关节的位置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手术后的稳定性和功能。关节可能需要特殊的支撑或定位。

2. 皮肤保护:术后患者的皮肤容易受损,特别是在手术部位周围。定期检查皮肤,防止皮肤损伤和溃疡的发生。

3.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术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足部和腿部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4. 舒适和安全:患者的体位应该尽可能保持舒适,以减轻术后的不适感。提供足够的枕头和垫子,支撑患者的头部、颈部、背部和其他关键部位。

5. 体位变换:根据医疗团队的建议,定期变换患者的体位,以防止肌肉僵硬和不适感。

注意,这些注意事项可能会根据具体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病情而有所不同。术后护理团队通常会根据个体需求来制定体位摆放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