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在当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西方文化的接触越来越多,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关注程度提高,却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针对这一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学生的文化指引,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意识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和习惯,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路径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除了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输出,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也十分重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除了是一门语言技能,也承载着文化交流传播的重任。高中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不要只注重语言知识和思维的学习与提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因此,中华文化自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教学中要对其重视起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高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这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思想品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应用思维,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一定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尊重学生的特点,选取和挖掘教学素材,拓展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当前形势下,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地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就设计安排了大量富含“中国元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教师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元素”,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深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使高中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认识到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往能力。
(二)增强学生阅读技能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备受推崇,以前很多英语文章的选取都是反映西方的生活和文化,很少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随着传统文化地位的提高,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融入英语学习中,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语言素材,不仅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高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解决英语问题,丰富学生的语言内涵,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越深刻,学习动力就越足,英语课堂就越充满活力与智慧,课堂效率就越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原则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高中英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从提升学生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出发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学生在良好的身心感受下会更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习内容,并感到轻松。
(二)设计有趣教学活动。教师要从课堂设计入手,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并设法让学生通过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渠道,接触更多相关学习资源,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教育体系,从而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优化教学,从而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实效性。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强化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不能以最终成绩去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或者能力,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非常端正的,其成绩不佳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未能找到正确的学习路径,或者思维与学习内容未能形成链接。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能逐字逐句释义,无法将文本内容进行串联,自身的想象、推理思维也难以发展。生活情境创设是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科育人角度来讲,生活情境的创设也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工具。其创设的情境在具有体验感的同时,也包含了阅读素材中的诸多元素或主题思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教学中。而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中蕴含了大量拓展知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宽广、更具活力的学习路径,这样学生才能走进课堂,沉浸其中。所以教师一定要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情景创设中的独特作用,深度解析其应用优势,并与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活力课堂。比如,“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主题是传统佳节与文化习俗。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打造课堂,能够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主题有效融合。教师可播放有关节日的视频。在春节期间,人们都会打扫卫生,还要贴上大红色的春联和福字,祈盼吉祥如意。人们还会购买新衣服和年货,准备迎接新的一年。除夕夜是春节的重头戏,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分享团圆的喜悦。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习俗,比如赏花灯、包饺子、拜年等,让人们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气氛。此外,春节期间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好时光,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增进感情。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说一说自己对传统佳节的思考。比如,张同学说“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e,and every Chinese person should firmly remember them”,李同学则表示“Although society is moving towards internationalization,traditional culture still needs more attention from us”。在接下来的拓展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素材的收集整理,以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素材。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个性化朗读、阅读拆分等形式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对英语阅读始终保持较高兴趣,这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传播。这样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会更加深刻,而且趣味性拓展内容也利于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改变了英语阅读的枯燥氛围,有助于学生完成深度阅读。学生会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英语知识,并完成高效的理解和记忆,相较于以往的书本学习模式,真实的场景能够让学生走进英语应用环境,尝试探索和运用英语知识,并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从教材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英语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是并行的两条线,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是简单叠加,要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英语素养发展的重要板块,阅读文本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加以运用,拓展教学宽度,引入适宜的教学素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引导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文本细读。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并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引导。否则单纯的阅读词语或者语法,会使学生的学习视野较窄。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阅读结合,是帮助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找到其蕴含的深层思想内核、精神内涵,是助力学生完成深度阅读的重要途径,可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举例来说,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引入“Mountain mover ”的课外阅读文本,讲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代表之一,突出了愚公坚韧不拔的品质。教师通过互动帮助学生深度解析故事内容,如“Do you know why Yugong has to move away from the mountain?”“What qualities can we learn from Yu Gong?”“What spirit does this story represent?”,给学生提供表达自身想法的平台,学生在阅读分析后回答“Because Yugong wants to pursue his dream.”“Persistence and never giving up are the qualities we need to learn.”等。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会有更加强烈的共鸣感,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素养的发展,让学生懂得英语学习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课本学习。学生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拓展来锻炼自身的英语能力,并在阅读中进行反思,深度解析文章的内涵,以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目标。课外拓展互动中,教师可以布置微写作或者课后随笔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章节,并根据阅读内容写随笔,可以是对于文章的思考,也可以是一些人生感悟,或者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对于不懂的内容,也可以记录下来。在此期间,学生的传统文化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对高中英语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也强化了。
(三)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如果单纯依靠教材,学生将很难形成学科素养。高中英语教师要从改变学生的英语认知入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懂得丰富的阅读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学生意识到高中英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后,就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寻找课外阅读素材,并且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推荐适宜的素材,并策划新颖、多样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的角度讲,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英语教师应根据需要及时帮助班级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保障不同个性、层次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Music”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展示歌曲,让学生了解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教师还可以通过演唱歌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风歌曲的美妙和独特之处。接下来,教师可以将英语教学与中国风歌曲相结合,通过歌曲中的英文歌词和歌曲中的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单词和语言技能。比如《东风破》《卷珠帘》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歌曲并填写歌词中的空缺部分,或者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英语口语练习。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欲望十分强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歌曲演唱和英文翻译的分享,大家一起欣赏歌曲的美妙旋律,领略其深厚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们演唱了 A Traveller's Song(游子吟)Red Ling(赤伶)Drunken Red Cliff(醉赤壁)等非常经典的中国风歌曲,这样拓展了学生英语知识宽度,也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思路。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摆脱固化的学习思维,要让学生意识到集思广益是提升学习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合作任务,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巩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通过讨论达成深度思考、知识整合的目的,充分体现大概念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提升英语课堂的学科育人效果。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的运用方法进行挖掘,并找出更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合作意识。教师合理运用教学优化策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高考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建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消除对于传统文化的偏见。此外,高中英语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坚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课堂中,推动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健康.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10-111.
[2]吴育斌,温惠良.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88-89.
[3]刘东.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0):56.
基金项目:注明: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专项)“文化自信视域下融入‘中国元素’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WYYB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