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铁站工程基坑盖挖施工测量及沉降数据分析

中建知仓
上海坤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4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jzck/jzck202227/jzck202227212-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jzck/jzck202227/jzck202227212-3-l.jpg">

摘要:目前,对于地铁站工程的基坑而言,盖挖法是较为常用的施工方法,由于其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地铁车站施工中;然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测量及沉降数据分析,部分施工企业却没有进行重点关注。为此,本文以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总承包土建一工区汽车北站地铁站为探讨案例,结合具体的地铁站工程基坑盖挖工程,对其中的施工测量方法及沉降数据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结果表明:在地铁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相关测量及沉降数据加以分析,可以明显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关键词: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测量;沉降数据分析

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系统中建立了较多的地铁车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但由于地铁车站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进行地铁车站修建工程时,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因素,降低人员流动、车流量及周围环境对工程的影响。采用盖挖法进行施工,可以有效地降低上述因素带来的影响,实现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目标。文章以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总承包土建一工区汽车北站地铁站为实例,对此工程中的基坑盖挖施工法进行介绍,同时阐明了施工测量方式,并对具体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 工程概况

1.1 主体结构

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施工总承包土建一工区汽车北站地铁站,位于莫干山路与花园岗街交叉口,主体车站沿莫干山路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此站的车站区间分界里程右线DK7+290.698~DK7+815.148、左线DK7+290.698~DK7+815.148,站台中心里程为DK7+728.318。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双柱三跨箱形框架结构。车站主体结构外包526.05m,总宽23.3m(有效站台中心处),有效站台宽度12.6m,标准段总高12.34m,有效站台中心处顶板覆土约3m;此站主体结构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7.465m,盾构井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9.102m。

1.2 围护结构

1.2.1 连续墙+内支撑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m/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内支撑。车站施工围护阶段,砼支撑的钢筋应力计安装是尤为重要的。在混凝土支撑轴力布设时,每组要4只钢筋应力计,焊接在砼支撑的4个面,焊接在每一面的主筋上,处于每个主筋的三分之一处。传感器埋设完成后,将传感器上的电线顺着钢筋用扎带绑扎在每个主筋上,在出混凝面支撑面采用土工布对电缆保护,同时焊接一根钢筋,用于悬挂电缆,待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面使用好色油漆形成醒目标识。对每根电缆贴上设计编号标签,用封箱带包裹,防止雨水侵蚀形成破坏,而砼支撑在土方开挖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2.2 明挖顺作法

对周围的施工环境进行分析,该工程采用盖挖法,进行明挖顺作,结构采用全外包防水,侧墙为复合墙型式。汽车北站地铁站由于长度较长,所以采用分段开挖方式,鉴于其要穿越主干道,如果采用明挖逆作法,则有可能会影响到当地交通的日常运行,并且工程量也较大,不利于工程进度的推进[2]。经工程部商讨之后,决定采用明挖顺作方式,开展此次工程的基坑挖掘工作,工程部决定将施工时间安排在晚间,并提前向有关单位提交申请,待正式批准之后,准备好相关施工工具,待到晚间车辆减少之后进行相关的施工作业。

2 地铁站基坑盖挖施工测量方法

2.1 地面控制测量

2.1.1 平面控制测量

在该工程中,水平角观测1″级的仪器采用全圆法观测4个测回。场地内采用闭合导线控制测量,导线边长采用往返观测各2个测回,边长每测回读数4次。相邻点之间的垂直角小于±30°,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5m。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采用盘左长边调焦、盘右长边不调焦,盘右短边调焦、盘左短边不调焦的观测顺序观测。当水平角观测采用左、右角观测方法时,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小于4″。水平角观测半测回归零差≤6″,一测回内2c较差≤9″,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6″。

2.1.2 高程控制测量

在地铁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测量及沉降数据而言,首先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使用电子水准仪,对一些必要的数据进行观测[1]。在使用电子水准仪时,要注意应先将参数输入,并将观测模式设置为自动模式,才能够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保证施工测量及沉降数据的可靠性。

2.2 盖板开挖施工测量

对于盖板开挖施工测量工作,其施工测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对基坑开挖的深度进行监测,并且要注意当其深度到达顶板底面10cm处时,要利用人工对标高进行清理;二是注意挖掘的尺寸,要遵照顶板尺寸进行盖板挖掘,并且在开挖沟槽时,要先进行测量操作,根据相关的尺寸设置砌砖胎模;三是在施工测量时,要选取20mm厚的木工板,将其放置于垫层及砖胎模面上;四是由于地表监测点布设比较困难,因此在地面深层沉降监测点布设时,要穿透路面结构硬壳层,沉降标杆采用25mm螺纹钢标杆,螺纹钢标杆深入原状土60cm以上,确保盖板开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避免因主干道上车辆来往频繁,无法实施转孔作业;五是通过使用锥形桶,隔离出安全地带,并且要求全部施工人员穿戴反光背心,做好安全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在每完成一阶段的施工后,要注意将道路打扫干净,将全部施工工具带离施工现场,不要出现遗漏现象[3]。另外,地表监测点布设完成后,要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的监测频率进行监测。

2.3 基坑围护施工测量

在基坑围护施工测量过程中,车站的主体施工工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底板施工;二是顶板施工;三是车站其他结构物施工。

2.3.1 底板及边墙施工

底板梁钢筋绑好后,及时放样底板钢筋预埋件位置,预埋件中心线位移允许误差±10mm。盖挖顶板下边墙(预留50cm)实测数据与底板边墙内边线按照设计外放30mm理论数据计算边墙垂直度,边墙垂直度控制在≤2‰以内。如果计算边墙垂直度>2‰时,调整底板边墙位置(不能侵结构边线)或清理盖板顶板边墙混凝土。

2.3.2 钢筋混凝土柱施工

此道工序要在浇筑底板之后进行,具体施工方法如下:首先,确定立柱的相关尺寸,并利用钢尺进行多次校核,目的是将尺寸误差控制在7mm之内,以保证施工的质量;然后确定立柱模板的位置,并将立柱模板进行固定,要保证其垂直度不大于1.5‰,使钢筋混凝土柱更加稳固。

2.3.3 顶板施工

在安装顶板之前,要先安置顶板模板,可以应用全站仪测量安装模板的高程,并且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模板的位置,保证预留30mm的沉落量,从而适应顶板高程,达到地铁车站净空的需求。在进行明挖顶板高程工作时,要设置调坡段,长度为6m。

3 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3.1 沉降原因分析

在实际工程中,发生的沉降现象主要分以两种,一种是地表产生的沉降,另一种是立柱产生的沉降[5]。地表沉降在地铁深基坑盖挖工程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随着基坑深度增加,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壤结构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相关的管线产生形变,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土壤压力的变化,地表的沉降趋势会越发明显。

立柱的沉降变化呈现先增长后缩小的走向。开始挖掘基坑之前,临时盖板自身的重量乃至汽车载荷施力造成立柱顶部出现沉降,在其平稳之后,伴随基坑挖掘的进行,其内部的土体卸载会造成底部土体隆起,进而导致立柱朝上出现位移,引发顶部沉降值降低。

3.2 监测控制值

对于此次地铁基坑工程而言,盖挖施工测量及沉降数据分析的重点工作分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要对基坑周围的管线进行监控与相关测量;三是对支护结构进行监测,明确其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掌握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三是对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水性能进行监测,监测粉土层的渗水程度,有效降低墙体变形、过度沉降等现象的发生。表1为该工程各个基坑监测项目控制值。

3.3 地表沉降

所谓地表沉降,指的是在开展地铁深基坑盖挖工程时,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对周围土壤产生的影响。沉降数据越大,表示周围土壤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地表沉降不仅会对其周围土壤造成影响,也会使得周围管线及建筑物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在此工程中,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是挖掘工作的进行改变了土壤结构,对围护桩产生挤压作用,基坑产生形变及位移,地表就会发生沉降。因此,需要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

相关人员对地表沉降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虽然随着基坑挖掘深度的增加,但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控制了沉降现象,各监测点位沉降值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地表沉降的形状为凹槽形,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采用明挖顺作法,随着盖板土的倒入,对沉降现象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产生隆起现象,桩柱发生位移。

3.4 基坑围护桩侧移

在地铁基坑盖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桩可能会发生侧移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坑围护工程质量,表明了其结构是否稳定。因此,若要对地铁基坑挖掘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基坑围护桩侧移可作为重要指标[4]。一般情况下,地铁基坑的围护桩之所以会产生形变,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坑内土体卸载,使基坑内外土壤的压力产生变化,一旦基坑外部产生了较大的土壤压力,就会使围护桩发生侧移现象,并且侧移现象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呈前倾形式,另一种是呈弓形式。在此工程中,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支护结构,基坑围护桩侧移主要表现为弓形式,对各点位的桩体变形曲线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明挖侧与盖挖侧数据较为接近,并且其挖掘深度也相差无几;但各点位桩体变形曲线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桩体变形曲线而言,盖挖侧表现为“弓形”,相比于明挖侧桩体,其位移会更大,经过分析,由于采取了盖梁板的加固方式,使得两侧围护桩体产生位移,并且方向均是朝向基坑外侧。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一是采用盖挖法,进行明挖顺作,能够对各方面的沉降数据进行有效控制,使基坑施工稳定进行;二是明确了开挖时间对围护桩桩身变形的影响,即随着开挖时间延长,围护桩桩身位移越大;三是确定了地表沉降与基坑工程挖掘深度的关系,即基坑深度增加,地表沉降随之增加,并且其形状为凹槽形;四是立柱沉降会受到上部盖板作用力的影响而上升,当上升位移大于沉降值时,立柱沉降则会呈现隆起状态。

参考文献:

[1] 宋恒志.地铁车站深基坑半盖挖施工测量及数据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2, 20(1):5.

[2] 王艳冬.地铁盾构区间施工沉降控制思路分析[J].河南建材, 2022(1):2.

[3] 杨洋, 王瑞.控制狭小空间地铁工后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J].建筑技术研究, 2022, 5(1):15-17.

[4] 胡石权.地铁车站工程中的明挖法和局部盖挖法的应用比较分析[J].低碳世界, 2020, 10(3):2.

[5] 潘传虎, 田春玲.盖挖法在浅埋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J].冶金丛刊, 2020, 005(005):63-64.

作者简介:白贺新1995-10,男,籍贯:吉林省大安市,汉族,全日制专科,研究方向:基坑监测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