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中建知仓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城市化建设中,因超高层建筑施工需要,具有较大几何尺寸且需现场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得以广泛应用,但也因其体积过大,而普遍性面临水化热与体积变化控制难题,这使得裂缝预防更为重要。作为大体积混凝土,出于预防裂缝考虑,更需从构造设计优化、掺加料选择、原料配比控制、浇筑养护、后浇带施工等关键性技术入手,使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呈现效果达到最佳,消除超高层建筑质量隐患,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更好应用,下面将就此展开详述。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都被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通过对合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竣工后应用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展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施工技术研究,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开展提供支持。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1.1混凝土浇筑量较大

之所以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就是因为它不同于常规尺寸的混凝土结构,因此从用料上来说自然相比普通混凝土要超出许多,水泥、砂石各种原材料需求量较大,各种原材料的配比也需要精心设计,还要考虑大量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后混合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浇筑要求,是否具有较好的耐久和抗裂性能等,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应用研究,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保证混凝土制备质量。

1.2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比较高,应用于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标准。根据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控制:一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主要用于地下基础工程施工,用于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地下施工环境复杂,对结构的渗透性要求较高,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的支撑作用,不仅要考虑水化热问题,还要配合复杂的工程条件,做好防水防渗处理;二是严格控制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时,会有关联箱型基础和筏板基础施工,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基础工程施工不能预留在顶部接缝处,其次保证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结构不会再有裂缝,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在25℃以内,另外要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合格,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材料控制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材料种类很多,材料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结构。为避免因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结构施工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确保所有材料均符合材料标准。水泥作为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例如,由于水水泥热化反应的存在,水泥性能标准的选择是否正确,可以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开裂的频率,以水泥强度等级32.5和42.5为研究对象,发现两种矿渣硅酸盐水泥在使用3d时,水化热32.5和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分别为280kJ/kg和180kJ/kg,说明不同水泥类型下的水化热存在明显差异。在水泥选型中,需要根据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来选择最佳的水泥类型。材料控制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关键是控制好各种材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2.2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第一,从控制温度上升,从其内部热源分析,通过添加粉煤灰,降低含砂率,减少水泥的用量,水泥水化热较低适用于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可以有效的控制发热总量,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而最直接的方式,则是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强制冷却,比较常用的有内部预埋冷水管等。第二,要从搅拌、运输环节入手,加强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搅拌设备物料时,需要检测其温度,确保满足运输要求,如在炎热的夏季施工时,对骨料进行人工冷却,如洒水、遮阳等。搅拌站的选址也要注意,不宜离浇筑现场太远,以减少浇筑温度的不可控变量,并有足够的搅拌车。第三,减少制约因素。由于内部和外部约束的存在,在温度应力下更容易产生裂纹。因此,对于外部约束,以基础约束为例,可以设计中间层,如设置砂垫层,然后降低约束强度,达到允许自由变形的效果。还可以设置后浇带,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砌块内部之间的约束。对于其内部约束的控制,要重点关注温差因素,采取温控、保湿等养护措施,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约束最大限度地减少裂缝的发生。

2.3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有多种,但必须按照标准规范和程序有序进行。(1)浇注前检查模板和钢筋施工质量,检查钢筋和预埋件安装是否准确牢固,确保符合设计标准,并清理模板,涂刷界面剂;(2)根据结构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控制混凝土荷载到抽送完成时间,避免浇筑时间过长造成性能变化;(3)为实现无缝浇筑,应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尽量避免浇筑的中断;(4)控制混凝土温度,模具温度控制在28℃以内,根据现场测温结果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5)混凝土入模后,充分振动,根据浇筑方法、表面和泌水处理要求设置振动点,选择振动设备,控制振动棒移动距离和速度,当料浆表面停止振动时;(6)避免钢筋与预埋件发生振动位移或变形,加强钢筋定位、加固等;(7)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抗渗和其他属性,在混凝土尚未设置两个振动,但控制振动强度和时间,为了避免混凝土不能形状,或因为引起的振动干扰太多损害;⑧经过振动至抹灰处理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在其表面均匀铺开一层25mm粒径的碎石,用木片抹平轻拍坚实,以减少表面裂缝的凝块。

2.4后浇带施工作业

对于超高层建筑工程中的硬质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施工的最后阶段,应均匀地完成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各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粘结整体,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浇带式浇筑施工中进行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材料,添加适量的减水剂或膨胀剂,以确保可以达到设定要求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同时,延长搅拌混凝土的长度。二、浇注作业应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并按规范进行振动,从而实现后浇带的浇注作业的合理调整。

结语

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不同于常规的混凝土作业,由于其体积较大,也导致了操作时间较长,对技术要求更高,包括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操作过程中的流畅度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前,首先施工方要对浇筑作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然后安排技术水平符合要求的作业者按操作方案操作。最后,操作完成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对浇筑作业的后期维护和管控,比如出现裂缝后的补救措施等,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辉军.房建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分析[J].居舍,2020(33):64-65+74.

[2]王豹,王传修.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3-4.

[3]景永宁.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08):42+45.

[4]李勇.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0):18-19.

[5]崔海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20(01):158.

[6]姚丹东.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筑,2019(10):7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