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荒漠戈壁区输水隧洞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中建知仓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41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极为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本文对通过某输水隧洞工程某标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践,着重介绍在荒漠戈壁区进行隧洞施工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为今后在荒漠戈壁区进行隧洞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保护;荒漠戈壁区;输水隧洞

引言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解决国内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就有必要跨流域、跨区域兴建调水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就异常重要。某输水隧洞工程位于卡拉麦里山保护区范围,地处温带荒漠戈壁区,区域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生态弹性度较低,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某标段重点从环境因素识别、环保措施、过程管理等方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降低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1环境因素识别

在项目开工前,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的经验,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实际,项目施工中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承包人生活区的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

1.2输水隧洞TBM施工段和钻爆段施工生产及附属设施废水生产废水(如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混凝土生产系统废水、隧洞涌水及施工废水、机修废水等)处理;

1.3固体废弃物处理;

1.4施工区和施工企业粉尘、废气的处理;

1.5施工区噪声污染控制;

1.6水土保护。

2环境保护措施

2.1生活用水及生活废水处理

2.1.1生活用水

本工程建设单位已建设完成供水管道进行集中供水,项目部重点从水资源节约方面入手,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分区域建设蓄水池,实行分区管理;二是加强对取水、净化、蓄水、输水等设备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等制度及操作规程,并按规定对饮用水定期监测;三是定期进行各区域生活用水量分析,查找偏差原因,制定节水对策。

2.1.2生活废水处理

对施工期临时生活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集中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根据要求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应符合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规划规定的排放要求,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到COD≤100mg/L、BOD5≤20mg/L,处理达标后用于附近弃渣场、施工道路区等降尘用水[1]。本标段在施工管理区生活区建设了两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40t/天,满足现场要求。

3生产废水处理

3.1为保证冬季混凝土的施工,降低热量损失,减少构筑物里面横风荷载,本标段主拌合系统采用半埋式布置,即在竖井附近下挖3米左右,进行拌合系统、供料系统等布置,混凝土采用溜灰管经竖井向隧洞内输送,产生的废水与隧洞废水一起进行处置。处理用水全部回用于系统或周边场地、施工道路等区域的洒水降尘,不外排,泥渣自然干化后运至就近弃渣场堆存。

3.2砂石加工系统采用半干法生产。处理目标为SS≤500mg/L。采用絮凝沉淀法进行处理,泥渣采取自然干化法处理,泥渣自然干化后运至就近弃渣场堆存,待项目后期将所有弃渣转运至取石坑内进行回填,经处理后的用水全部回用于系统生产或周边场地、施工道路等区域的洒水降尘。

3.3对含油废水利用吸油纸进行油水分离,废油全部回收,出水石油类浓度小于5mg/L;处理出水去向:处理后的废水存蓄于蓄水池,用于机械或零部件的再次冲洗,或用于周边施工区或道路洒水降尘。在运行过程中定时清理沉淀池、更换隔油材料回收浮油,浮油应作为危废,项目部与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公司签订了处理协议,定期外运处理。

3.4隧洞涌水和隧洞施工废水

3.4.1隧洞涌水

根据设计及相关环保要求,隧洞涌水采取堵排结合、以堵为主的方式处理,出现涌水后立即采取封堵措施,采取封堵措施后的隧洞涌水纳入隧洞施工废水一并处置[2]。

3.4.2隧洞施工废水

在隧洞内通过扩挖设置三级沉淀池,布置集中抽水泵站,TMB段和钻爆段的施工废水经布设的排污管道集中至三级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由泵站统一抽至洞外沉淀池内。在弃土场合适位置修建1600方左右的分级沉淀池,并对底部和侧面进行防渗处理,处理后废水用于道路养护洒水,或经监测水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向外排放。

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4.1生活垃圾的处理

考虑项目所在地常年风比较大,在营地附件建设封闭式垃圾收集池,并在施工场地以及生活区范围内设置必要的生活卫生设施,将生活垃圾统一运至垃圾收集池。由于项目附件未建立垃圾填埋场,项目部就近与地方垃圾处理场签订清运处理协议,定期安排专用车辆封闭转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4.2生产固体废弃物

针对隧洞开挖中产生的废渣,按照设计图纸指定的弃渣场弃渣,严格按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弃渣场采取碾压、挡护或绿化等措施进行处理。

由拌合系统产生废弃混凝土、沉淀物等要运至设计指定的弃渣场填埋,不得在施工场地内任意弃置,更不允许在征地范围外随意倾倒。

5水土保持措施

5.1隧洞施工区域水土保持措施

采用标志桩划定各施工区域的边界范围,严禁超界作业,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对扰动区域进行土地平整、修建排水沟、密目网覆盖等措施,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5.2弃土场的水土保持措施

开挖的弃渣按施工组织设计存放在就近弃渣场,对渣场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20cm,并对剥离的表土采取机械压实措施,待后期渣场恢复使用。并根据弃渣场防护设计方案,对弃渣场进行混凝土挡墙和排水沟防护[3]。严格控制堆渣高度,弃渣场堆渣总高6m,边坡坡度1:1.5,应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渣的方式,并做好排水工作。

5.3施工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

划定施工活动范围,严格控制和管理交通工具及重型机械的运行范围,防止随意碾压植被,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在施工生产、生活用房的建设中,应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弃土量。

6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砂石系统生产、拌合系统、钻爆产生的粉尘,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以控制粉尘浓度为主,开工前根据施工设备类型和施工方法制定除尘实施细则,提交批准。一是在各水泥、粉煤灰罐顶部配置除尘装置,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和修理无法运行的除尘设备,散装水泥由封闭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所有出口要配有袋式过滤器;二是钻爆、混凝土喷锚一律采用湿式工法,从源头控制粉尘产生;三是砂石系统生产采用半干法生产,并在生产区域配备高压水炮降低粉尘浓度;四是施工场地内限制各类运输设备的速度以减少扬尘,对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篷运输车,要求进行封闭运输。

结束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以及展望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全面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改革举措。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如何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特别是生态承载力低、弹性度较低的区域,如何降低因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就成为了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仅对某一项目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归集整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2]樊杰等.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

[3]崔玖江.隧道与地下工程修建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