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如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同行,成为教师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大学物理课程中容纳了大量隐性思政元素,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能够提升自身思想教育能力,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本文立足“大思政”格局,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价值,从教育能力、教学内容、理实结合入手,探讨物理课程实施思政育人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大思政”;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从课程性质角度看,大学生物理是一门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不仅包含理论知识,还具有大量人文元素,整门课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与思想性。在大思政格局下,通过充分挖掘深厚的人文元素,教师能够赋予大学物理教学思政育人属性,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国强国的爱国情感,主动肩负起全方位育人的使命。但是,在当前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围绕物理知识展开教学活动,教学风格相对单调,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很难将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也就难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人生哲理。对此,教师应提升自身思政育人素养,提炼与物理内容结合的思政元素,在无形中渗透正确思想和价值观念。
一、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路
(一)丰富思政育人资源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基本结构、运动规律的学科,从经典物理发展到现代物理,科学家造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给后世留下了探索创新、坚持奋斗、一丝不苟的精神财富。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师能够根据大、小物理发现,挖掘物理学家热爱科学、忠于科学、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故事,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思想,丰富物理教学的思政育人资源。
(二)激发人才强国情感
除了经典物理科学史,现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纳米技术、超导技术、量子通信。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师能够围绕国内先进科学技术,介绍我国先进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个人学习、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激发其爱国热情,培养其强国情感,让大学生主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接受思政专题培训,锤炼思想育人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的领跑人、先行者,教师需要主动提升思政思政素养,通过参与思政专题培训、研习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政治站位,并自觉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主动承担起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首先,全面参与思政专题培训。为解决课程思政经验少的问题,教师应主动响应课程思政改革,主动参与思政进修、观摩、研讨、培训活动,与思政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成为心怀天下、肩担责任、关心时政的思政育人高手。其次,树立良好道德典范。课程思政并非是思政内容与物理课程的简单叠加,需要教师在教学行动上树立良好典范,通过精神交流、知识连接、思维碰撞,传递正能量和积极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接受正确思想熏陶,塑造正确价值观。因此,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自觉提升思政育人能力,将教材语言转化为生活性话语,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育人,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二)扎根大学物理教材,挖掘思政育人元素
物理教材是思政元素的重要来源。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应根据各个章节内容特点,从传统文化、科技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入手,合理提炼思政元素,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有所侧重地渗透思政故事、案例,更好地达成思政育人目标。首先,揭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质点力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主要、次要矛盾,优先考虑质量,感受理想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哲学思想。对于临界阻尼,教师可让学生结合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分析阻尼系数变化对振子的影响。其次,挖掘古代物理文化。在讲解机械振动时,教师可引入《异苑》古文献,让学生结合古文了解知识概念;对于光学内容,引入《墨经》古文献,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辈的智慧结晶,以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增强学生民族情感。此外,导入物理学史。各个物理思想、原理的诞生,大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对于量子力学内容,教师可介绍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最后,提炼国内先进科研成果。对于“光学仪器分辨率”,教师可引入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射电望远镜,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南仁东及其团队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在导入思政元素时,教师可精心设计物理教学方法,采用视频导入、漫画导入、新闻导入、互动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爱国情感。
(三)叠加理论实验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将结合物理知识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科技研究实例、生活事件、课程内容与实验活动结合,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使其认识到知识应用的价值。具体而言,对于物理理论教学中出现的疑问,教师可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们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初始条件,合理选取公式或原理,再经过层层推演与探究,验证结果。在整个实验活动中,无论是单位换算、公式选取还是各个实施步骤,教师都应强调严谨性,适当地引入科学家严谨的实例,让学生远离疏忽和马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严谨地论证和探究物理问题。
三、结束语
教育的本质并非是单向传输知识,需要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物理教师应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主动加入全员育人队伍中。通过提升思政育人素养、提炼思政元素、注重理实结合,既能够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又能运用物理知识、案例、实验,促进物理与思政同行,让学生成为思想先进、价值观正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樊济宇.高校“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学刊,2021,7(22):146-149.
[2]雷鹿.课程思政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融合过程探索——以受众学生为化工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1,48(10):326-327.
[3]张雷,曹欣伟,张艳丽,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物理通报,2021(9):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