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巧用时事热点,助力思政课教学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江苏 常州 213161

摘要:全媒体时代,我们不可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更是无法置身事外。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应与我们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善用时事教学,能让政治学科教学彰显鲜明的时代性;学生也会提高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最终也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高。

关键词:思想课教学;热点;核心素养

时事热点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将时事热点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就是将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国内、国际热点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案例或议题。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历练、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当自觉建立起学科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从生活中汲取学科知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悟与内化,纠正思想偏差,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结合时事“三性”,打造多维课堂

时事热点运用拆字法,可以看出这“事”有以下几个特点:时——时效性,热——热议性,点——两面性。把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利用好这三个特点,让学生兴趣提起来、思维活起来、素养高起来,将思政课堂打造成一门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高水平课堂。

(一)注重时效性——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事热点的“时”,即时效性,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最近的热点问题、即将发生的事,或者是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学生普遍具有猎奇心理,这些事往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教学,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笔者在教《逻辑与思维》第五课第一框“判断的概述”时,正值董存瑞牺牲40周年,将其融入爱国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使教学素材充满了鲜活性、时效性。同时,董存瑞英勇牺牲之时,年仅19岁,和同学们的年龄相差不大、情感相通,更易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对英烈的崇拜。通过设计两个议题活动“网络质疑”和“辨明真伪”,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网友质疑‘董存瑞炸碉堡’事情真实性和有人站了出来,寻访了所有董存瑞还健在的战友,还英雄清白。”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笔者再对各小组讨论表现给予点评,将学生的成果加以总结升华——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度融合。同时要注意,时事热点时效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在选择相关热点进入课堂的时机要及时和适时。

(二)善用热议性——东风夜放花千树

时事热点的“热”是热议性,也就是一般社会关注程度高的问题,也是教学中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些热点往往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重大契机。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参与度高、关注度强,时事热点带来的舆论影响必须予以重视。比如今年的国际热点俄乌冲突,大家普遍比较关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模块在教学“中国与联合国”时,笔者通过播放中国外交部就乌克兰问题答记者问的视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说说中国为解决乌克兰问题积极作为的依据;二是请你就乌克兰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给出了很多思路:各国应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反对恐怖主义;不应将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利益之上,违背国际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要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为乌克兰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号召,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维护乌克兰的和平等等。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也给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和组织学生探究讨论,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因为面对俄乌冲突,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思想碰撞中还能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体会到思政学科给予的乐趣。其次,时事热点融入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热度”,使思政课更富张力。

(三)深耕两面性——横看成岭侧成峰

时事热点的“点”即两面性。它是指热点事件可以有不同视角,因为在当前文化多样性的时代,一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引起较大争议;其次,在不同阶段,事件本身的热点也会发生转移和变化。比如几年前一次区级公开课上,政治常州BRT周年庆,我将“公交车上的让与不让”问题导入《哲学与文化》模块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让座问题是经典的两难问题。不让,是权利;让,是美德。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交流,既有学科知识的交锋,又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碰撞。上述议题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感知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促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让学生感受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但并不表示没有标准,从而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和谐”“文明”“友善”的理念认同。将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时事热点,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挖时事热点的两面性和思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进行时事热点教学时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从个人教学实践中对时事热点的处理中,笔者认为在处理时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处理好时事与教材的关系。既要防止脱离时事热点,照搬教材的倾向,又要防止教学内容过于时事化,脱离教材的中心思想。要做到热点和知识面相结合。

2.尽可能多查询和收集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评论。教师对热点时事问题掌握的充分深刻,教学中才能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其次,还要认真研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领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对每年的几个重要会议精神和相关的热点法律出台要做到成竹在胸。

总之,将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有效增强课堂魅力甚至成为高光时刻,使学生听到更多、看到更多、感受到更多,增强参与感、获得感和满足感,最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陈传智,马鲁济.如何进行高中政治高效复习[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1(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