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井冈山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策略研究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343006

摘要:井冈山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充分挖掘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基于此,文章在具体分析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具体融入策略展开积极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井冈山精神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的开篇丰碑,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进入新时代,继承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井冈山精神传承与教育的价值体现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宝贵的财富,在时代和历史发展的长廊中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其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更是应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将历史与时代性结合,自觉将井冈山精神作为凝聚力量、汇聚人心的共同价值共识,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迎接时代变化与挑战。

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之一便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是要继续认识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而井冈山精神是红色文化蕴含在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其蕴含的精神极其丰富,既有爱国主义精神,又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更有使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优良品格导向。新时代下,将井冈山精神在大学生中再次进行继承与弘扬,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塑造优良品德,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的价值体现之二在于坚定高校思政育人的初心与使命。井冈山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导向以及时代精神,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体现高校思政育人的初心,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抵制恶习,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功效。在行为上达到一定的宽度与广度,使得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凸显,使大学生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辨别是非,培养社会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井冈山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之三在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与动力。当下的国际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物质竞争,更是有文化实力的抗衡,要想掌握国际话语权,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功能必不可少。井冈山精神所产生的价值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导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与精神动力,只有在大学生中坚持弘扬和发展井冈山精神,激发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起奋斗精神,从而使民族前进与复兴。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不足之处

当前,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特点鲜明和需求多样,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井冈山精神的融入与自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脱节,主体认识不够到位,链接不够精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课程设置等与井冈山精神的结合不紧密,实践教学较少,使得新时代下,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融入力度不够,作用显现不足,存在价值导向缺乏、情感认知不足、实践体系欠缺等问题。

一是价值导向缺乏。大学生作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在社会发展与受教育过程中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也会逐渐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复杂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形成出现动摇,互联网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便捷,但也使信息的真伪难辨,从而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其正确的认知,难以积极树立对井冈山精神以及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使得井冈山精神在大学生中的传承与教育受阻,无法做到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是情感认知不足。随着时代变化,井冈山精神也开始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认知主体而言,大学生能够主动去认知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无法深刻认识到井冈山精神的价值与意义,对个人的价值导向影响还不够;从认知客体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井冈山精神本身也存在失语现象,其自身的发展不足,没有与时代结合,从而使得学生的情感认知缺乏,只有表明的浅显认知,无法深层次进行重视,使得井冈山精神传承中大学生具备的使命感也较难以深入认知。

三是实践体系欠缺。高校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其在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渗透具有关键一步,但是由于我国长久以来形成的讲授课堂使得学生难以真切感受井冈山精神的真正魅力。并且,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井冈山精神只是作为思政教育部分内容,相应的井冈山精神融入的目标体系缺乏,传承的范围有所局限。在教学过程中,以某学院为例,大多数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真正了解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前世今生”,无法走出课堂,真实感受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红色文化资源,只能感受理论而缺乏实践教学,主体认知不强,责任感不到位,出现思想和行为两张皮,导致其在井冈山精神传承实践方面不主动、不积极。

三、新时代大学生井冈山精神传承与教育的实践路径

为精准解决新时代下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教育问题,发挥高校作用,要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领会、学习,以塑造优良品格。我们应善于抓住新时代大学生这一有活力、有激情的传承主力军,从井冈山精神中汲取前进动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民族复兴大任贡献力量,为新时代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角色转变:构建教育主体多元化格局

新时代下,多方协同育人体现逐渐显现作用,要想做好井冈山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不能仅靠学校这一主体,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通力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发挥其该有的教育意义。首先,从社会主体而言,当今社会多元文化交汇冲突,网络信息参差不齐,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挑战,如何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社会整体发力,健全内外联动机制,共建共行。其次,从家庭主体而言,要善于将井冈山精神融入进家庭教育,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结合,可从多方面感受其价值导向与情感认知,从而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最后,从学校主体而言,其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无法满足现状,当前高校的教育主体要由一元转向多元,从校内到与校外联动,创新井冈山精神教育组织,从社会、家庭到学校要资源整合,要主动将井冈山精神的融入从课堂走向实地,才能促进井冈山精神、红色文化转为科学实践,以深入人心,从而转化为前进动力。

(二)原则指导:遵循与时俱进与科学指导

在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教育中,不能仅是照搬照抄,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与时俱进,遵循教育循序渐进规律,科学落实工作。过去的思政教育形式过于单一,课堂内容过于枯燥,在时代发展中,要根据变化的环境与内容不断调整思政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才能满足不同阶段对其的需求,从而焕发新活力,使其认知更叫充分,从而唱响主旋律。要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进行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思政教育的科学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制定目标,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合一,不断将井冈山精神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课堂社会化,不能仅限于特定节日以及思政课堂,更是要主动走出学校,开展红色之旅、井冈山精神研学等实践性教学,借助网络科学技术,利用网络平台以及VR等技术真情实景回顾井冈山精神,才能更好将这一精神用到实处,不断感知,从而发挥实干精神。

(三)体系引领:稳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在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教育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环境、手段、方式等的不断发展,其更应该遵循大学生发展规律,完善红色教育相关制度组织体系,不断营造红色教育氛围。首先,整合思政教育队伍,构建“全员育人”思政格局。从思政专线、到高校课堂思政队伍建设以及社会、家庭思政教育融合,从课堂理论与实践融合课程设置,皆要凝聚合力,协同育人。其次,创新红色教育机制,打造“全程育人”思政格局。井冈山精神在思政教育的融入不能仅靠课堂、仅靠在校教育,要让社会、家庭加入,实现“全程育人”,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学生采取灵活培养,做好网络思政教育,新时代下,自媒体及短视频表现形式多样,传播范围广,更要落实好这一抓手,提高井冈山精神传播与教育的普及度,不仅在课堂,在社会也可实现全程育人。最后,强化红色教育力量,落实“全方位育人”思政格局。高校要培养的不仅是人才,更是要培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利用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与教育,培养大思政人员队伍;挖掘社会、家庭、学校协同育人功效;利用网络科学技术,构建井冈山精神传承新方式;多方结合,营造良好井冈山精神传承氛围;积极创新课堂形式,将理论与实践实地教学充分融合;打造强有力的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以促进“全方位育人”思政格局。

(四)丰富实践:引导学生领悟真理

实践教育是思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教师要联合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实践教育,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式的育人空间,深化大学生对井冈山精神知识的认知,推动井冈山的传承。

1.利用线上育人平台进行虚拟仿真教学

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将革命遗迹和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创设云参观,并运用VR、AR等先进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化展示、交互投影等先进手段,重现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如重走红军挑粮小道、与历史伟人进行VR互动、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对话等,这种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在虚拟世界中体验红色的教育熏陶,和红色前辈们促膝长谈,在历史环境中感悟真实,深入了解党的艰苦斗争历史,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井冈山的思想教育更加入耳、入脑、入心。

2.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学习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将井冈山精神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习井冈山精神。一是借助学校网络、校内电视、学校宣传栏、活动展板、学校微信公众账号等载体,每天推送一个井冈山主题的宣传影片以及相应的电视片段,并建立了“天天学红色”等栏目内容,在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弘扬井冈山文化气氛,向学生广泛普及井冈山精神。二要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或以赛促学,如开展井冈山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微视频我来做等活动,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的激荡中受到洗礼。三要依托学校思政讲坛,邀请井冈山精神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等,让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发思考。四是要结合专业特长,引导学生开展井冈山话剧创作展演、井冈山精神主题绘画书法创作展、井冈山精神主题舞蹈创编、井冈山精神主题剪纸作品展等等,促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厚植爱国情怀。

井冈山精神蕴含的育人价值与内容丰富,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做好传承与教育,充分了解井冈山精神的象征性意义和时代价值,科学认识井冈山精神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可以促进新时代下,高校应重视传承井冈山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对井冈山精神的认同感。引导学生们在生动的思政教育中巩固和践行井冈山精神,自觉用历史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促进井冈山精神实现持续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劲松,左红.井冈山精神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论[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06):31-39.

[2]马建珠,彭月萍.将井冈山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井冈山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06):65-72.

[3]石劲松.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价值实现的几个关系探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04):24-3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ZX2050)

作者简介:杨连洪(1965-),男,汉族,江西吉安人,研究生,教授,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