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课堂参与度”这一概念最早源于Astin学者提出的“学生参与”。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方面。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学者近年来对课堂参与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围绕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类型的课堂以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等方面。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出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方向,对于进一步开展学习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现状;课堂参与度;展望
“课堂参与度”这一概念最早源于Astin学者提出的“学生参与”。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学者着手研究学生参与,并从90年代起,重视并研究学生参与。迄今,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的已积累丰富成果,亟待梳理。
一、课堂参与度的文献概况
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以“课堂参与度”为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到465篇文献(2003年5月5日至2023年2月27日)。其中,2003年至2013年共计72篇,从2013年后共393篇。可以看出,近十年国内学者对课堂参与度研究越来越重视,且研究成果丰富。
从研究对象上看,小学生16篇,中学生83篇,大学13篇,中职21篇,高职15篇。从研究科目上看,英语的数量最多,共93篇;语文10篇;数学10篇;物理5篇;化学5篇;计算机3篇;信息技术8篇。按学科门类来看,教育学(内含心理学)最多,共447篇;法学3篇;工学8篇;文学3篇;经济学3篇。
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课堂参与度的界定
课堂参与度最早来源于美国的Astin提出的“学生参与”,他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在从事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同时,Marks与Newmann认为学生参与除了外在的生理投入,还应该包括情感方面的心理投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学生参与概念进行了界定,裴娣娜教授认为学生参与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观察的学生的自主参加教学活动的行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一书中,孔企平指出学生参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主要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及情感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体现。此外,皇甫倩及王后雄将课堂参与度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参与主体的身份,高效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学科知识,获取相关能力,最终完成多重学习目标所占的人数或比例。
(二)不同课堂类型下的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
学者对不同类别课程的课堂参与度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且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研究人员对学生在英语、数学、生物、化学、物理等课程方面的课堂参与度进行了广泛地研究。此外,莫家业研究了中职《汽车维护》的课堂,并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王宏亮调查研究了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参与度,以“体验学习圈”理论为依据建构能够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模型。朱永兴、李秋杰分析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插花艺术课堂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不佳的原因,并认为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丰富课堂体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在插花艺术课的课堂参与度。焦仕颖、李英涛、王子欣探究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并提出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对策,以此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容明美指出初中生物理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并应用PBL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对不同学生类别的课堂参与度研究
研究人员针对不同学生类别开展了课堂参与度的相关研究。吴红、王凤发现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教学风格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影响课堂参与度。奚亚婷调查研究了专门学校初中生在历史上的课堂参与度现状,指出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王延松指出高中生在物理课堂上的课堂参与度现状都不容乐观。黄倩春调查研究了中职生在文秘专业的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堂参与度偏低,她通过合作学习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关于影响课堂参与度的因素研究
在影响课堂参与度的因素研究上,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教师性别等因素与课堂参与度的关系。陈奕桦、付倩兰指出情境教学法对课堂参与度的积极影响。王敏指出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是行之有效的,其模式实施的真实情景问题式学习法,有利于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充分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王凤指出数学教师有效教学风格(幽默活跃型、严谨逻辑型和关爱分享型)可以通过影响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其课堂参与度。施佳莹发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课堂参与度显著正相关,即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课堂参与度也越高。王厦、郭楠发现教师性别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影响。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诚然,从90年代开始,学者们在教育领域就开始重视学生参与的研究。迄今,我国学者在课堂参与度方面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基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从研究的课堂类型上看,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普通教育的课程课堂,例如普通高中的语数英化生课堂与普通高校的专业课,却很少将目光投入到中职课堂或是高职课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要求省级党委和政府制定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三张清单’,健全落实机制。《意见》指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支持技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因此,研究人员应在职业教育领域投入更大的精力,以促进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切实解决中职与高职等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专业技能课程中的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
从研究对象上看,研究人员几乎涉及每个学段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关注中职生。中职生大多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对学习普遍缺少兴趣,又值青春期,不容易将精力放在课堂上。中职生的教育培养关乎我国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储备,研究人员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到中职生身上,无疑会起到健全我国职业教育生态的作用。
从文化差异看,学生参与的基本理论是基于西方文化背景的,而东西方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文化差异也会对教育方式、教育态度产生差异,课堂参与度属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和心理健康影响如何有待于进行跨文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学科教育,2000,13(1):8-10.
[2]王升.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J].教育研究,2001,23(2):39-43.
[3]舒东梅.高中生物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4]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5]皇甫倩,王后雄,彭慧.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3):55-57.
[6]奚亚婷.专门学校初中历史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
[7]吴红,王凤.数学教师有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纵向中介作用[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2):40-45.
[8]王延松.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理课堂参与度的教学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9]尹莎莎.改进线上英语直播课听课参与度的行动研究——以武汉市南湖中学八(14)班线上英语课情况为例[J].亚太教育,2022(15):35-37.
[10]莫家业.PBL教学法提升中职生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11]王宏亮.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提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12]朱永兴,李秋杰.插花艺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探讨[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3):98-100.
[13]焦仕颖,李英涛,王子欣.初中生英语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2(11):191-193.
[14]容明美.基于PBL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生物理课堂参与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15]吴红,王凤.数学教师有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纵向中介作用[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2):40-45.
[16]奚亚婷.专门学校初中历史课堂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
[17]陈奕桦,付倩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4):80-86.
[18]王敏.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延安大学,2022.
[19]王凤.小学数学教师有效教学风格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20.
[20]施佳莹.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1]王厦,郭楠,全颖,解志山.民办高校教师非教学因素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研究——以长春财经学院保险学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22(19):18-22.
[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Z].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