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绿色消费观培育路径探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常熟市海虞高级中学,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是高中生正式步入社会之前,接受身心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任务,而课堂学习是高中生学习绿色消费观的重要途径,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承担着培育高中生绿色消费观的重要使命。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绿色消费观,主要从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这几个角度出发寻找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绿色消费观;消费观教育

绿色消费观是高中生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高中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但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发展还不成熟,采取各类措施对高中生进行绿色消费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总结根据高中生绿色消费观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促进高中生绿色消费观的发展。

一、发挥教师绿色消费的示范作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示范者的角色,肩负着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很多高中政治教师能够理解课堂教学对绿色消费观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对绿色消费也已经有一定了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关于绿色消费的专业培训不足、部分教师绿色消费理论知识陈旧等,都影响了政治教学中对高中生的绿色消费观培育。

(一)加强教师绿色消费专业知识培训

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更新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第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和绿色消费相关的专题讲座。听专题讲座是教师扩充知识、提升眼界的重要方式,学校应主动邀请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为教师讲解消费观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消费的意义。第二,鼓励教师观摩和绿色消费相关的优秀公开课。一节优秀的公开课能够给观摩的教师带来巨大的收获,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观摩和绿色消费相关的公开课,在观摩过程中,学习优秀教师培育高中生绿色消费观的教学方法,扩充绿色消费观教育的知识。

(二)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绿色消费素养

教师是高中生会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素养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应自觉培育绿色消费观和行为。第一,教师应不断改进自身的绿色消费观。不论教龄高低、职称高低,作为教师,都应保持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拒绝止步不前的怠惰心态,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更新自身的绿色消费观,吸收新观念,扩充自己的眼界,做到与时俱进。第二,教师应积极参与绿色消费的实践。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绿色消费习惯,首先要反思自身是否践行绿色消费,在学生面前,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可能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教师可以从学校中的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关空调,节约用水等等,为学生的绿色消费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鼓励教师间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其他同事的帮助,教师间应加强绿色消费观教育工作上的交流合作,集思广益。第一,教师之间应互相听课。在同一个学校工作的教师互相进行听课的机会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不仅可以听政治老师的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如生物课、语文课和心理教育课等等,在听其他老师的课的过程中,反思自身教学中的不足。第二,教师应在课后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教师之间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研讨交流的活动,讲述自己近期关于绿色消费的教育心得,也可以讲述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大家共同思考,集思广益,为彼此答疑解惑,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研讨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总结,将有益的心得运用到绿色消费观教育的实践中去。

二、完善教材绿色消费的相关内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大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但与绿色消费直接相关的内容不多,只有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的综合探究中有所涉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拓展教材中的绿色消费相关内容。此外,由于教材的编写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政治教学应注重材料的时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事热点对教材进行及时补充。

(一)拓展绿色消费专业知识

教材中关于消费的经济学知识很少,但习题中会涉及一些和绿色消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些学生缺乏这些知识,导致对绿色消费的理解比较肤浅空泛,影响绿色消费观形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拓展,如恩格尔系数、汇率和劳动生产率等,都和学生的消费活动息息相关,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拓展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绿色消费。在拓展绿色消费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和拓展知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也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绿色消费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绿色消费时事热点

关注绿色消费相关的时事新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高度,感悟绿色消费的深层次意义,所以必须联系时事热点来讲绿色消费。第一,要挑选合适的时事热点内容。在选择运用于政治课堂的时事热点时,不仅要考虑事件的时效性,也要考虑事件的思想性,应选择能够对学生起到正向教育作用的时事,比如可以联系国际热点,讲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引导学生感悟绿色消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拔高学生的思想高度。第二,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讲解时事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讲解和绿色消费相关的时事热点时,教师要注意选择丰富多样的、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还要注意时事热点的出处,要选择主流媒体的观点和评论,对学生的绿色消费观进行正面引导。

(三)结合学生绿色消费实践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目的,学习绿色消费的观念最终要落实到绿色消费的实践中去,在绿色消费观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第一,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绿色消费实践。教材中的绿色消费知识对很多高中生来说是抽象的、脱离生活实践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比如超市里几毛钱买的购物袋是否进行重复利用,出行时是否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门之前是否随手关灯等,引导学生对自己不符合绿色消费的实践进行修正。第二,在课堂上开展模拟绿色消费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向班级学生征集关于绿色消费的创意小品或相声的“剧本”,然后组织班级学生表演剧本,通过引导学生自导自演的形式,模拟绿色消费的实践。

三、采用多样的绿色消费教学方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绿色消费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了采用自己惯用的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这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绿色消费观教育的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高中生绿色消费观的培育。

(一)注重生活化教学方法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绿色消费生活联系起来,把日常生活融入教材中去。第一,把日常生活引入课堂。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绿色消费相关现象引入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思考“在双十一期间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是一种科学的消费方式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消费的含义。第二,让课堂走出日常生活。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寻求家长的配合,如让家长带着孩子出门玩的时候尽量选择公交车、购物时尽量自备购物袋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验绿色消费给生活带来的成就感。

(二)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是以一定的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第一,借助大数据收集学生绿色消费信息。教师可以在开展绿色消费观教育前,先设计调查问卷或者访谈问题,让学生进行填写,再借助大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分析每个学生消费观念上的不同特征,为个性化的绿色消费观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第二,根据学生个性化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绿色消费教学活动前,要根据大数据收集分析的信息,整理出自己班级的学生在绿色消费上存在的认识误区或行为偏差,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弥补学生绿色消费观的不足之处。

(三)注重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绿色消费观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主动的自我教育。第一,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政治课堂的参与度,但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胡乱发挥,破坏课堂秩序,教师要对课堂主题进行恰当引导。第二,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在绿色消费观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设计课堂活动,如编排小品、相声、讲故事等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设计和绿色消费相关的辩论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只需要发挥适当的引导作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优化绿色消费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是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对象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利用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选拔,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现代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达到矫正的效果,重视发展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一)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成长,在绿色消费观教育中,成长就是要学会生存,获取信息、实施行动,研究并解决问题,更新自己。第一,要关注学生绿色消费观发展需要。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选拔优秀的学生或考察学生的成绩,而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在绿色消费观教育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不以学生是否将绿色消费的概念运用到试卷中为评价标准,而应注重学生是否将绿色消费观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第二,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绿色消费观培育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成长,对教师来说,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能力也获得了成长,要对有创新热情和能力的教师进行鼓励,促进教师更加积极地采取多种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学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在绿色消费观教育中,应包含学生的绿色消费实践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第一,要把日常绿色消费实践纳入考核内容中。高中生日常的消费行为可以反映其消费观念,把高中生的绿色消费实践纳入考核内容,可以对高中生的消费行为产生监督作用,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绿色消费观学习评价表,记录学生对绿色消费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变化过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绿色消费观教育。第二,重视绿色消费观教学评价的综合性。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学习了绿色消费观,除了要观察学生能否将绿色消费的知识运用在习题上、试卷中,还要观察高中生情感上对绿色消费观的认同程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高中生的绿色消费实践,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重视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三)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

绿色消费观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堂学习情况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一,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判绿色消费观教育的效果,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关注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的情况,对学生的消费观学习过程进行跟踪性观察,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第二,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高中生的绿色消费学习效果不仅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评价,还需要其他多元主体共同配合参与评价,如学生个人评价、同学评价、学校评价、家庭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生的价值观成长过程。

总之,绿色消费观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生绿色消费观教育的主阵地,肩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这需要从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寻求培育绿色消费观的路径,以帮助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永新.创新教学情境 服务《经济生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9).

[2]褚宝福.理解《经济生活》教材知识的新视角——以《经济生活》中的“消费”知识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04).

[3]何平.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提倡绿色与低碳消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