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简爱》中女性尊严的寻觅与捍卫

速读·上旬


  摘 要:19 世纪中期,著名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描述的是与传统不同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精神。她敢于反抗压迫,执着地捍卫女权,追求平等、自由和真爱的精神,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她是一个无亲无故的孤儿,然而,也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强者,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的女性,具有反抗精神和不屈服于命运的女权主义。
  关键词:女性意识;爱情;自由;尊严;平等
  一、女性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
  所谓“女性意识”指女性的自我意识,它不仅要求挣脱封建婚姻制和封建礼教的桔桎,实现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而且还是妇女价值的发掘与自我肯定。
  在夏洛特生活的时代,妇女是男人的附属物。她们社会地位低,被歧视。但是简具有非凡的性格和坚强意志的新型妇女。理想的女性和家庭与现实的原始森林式的生存竞争互不相容,妇女的地位不是在社会上,而是在家庭中。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简爱却大声宣布“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
  (一)反抗意识
  简爱从小寄养在舅母家,寄养家庭里少爷的专横,小姐的傲慢,夫人的恶意,仆人的偏见,都令她感到痛苦不堪。因此她十分蔑视和愤恨那些虚假的人。她奉劝海伦说,如果自己受鞭打,便要把那根鞭子夺过来,当面把它折断,而且“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狠狠的回击!”这正是简爱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写照。
  (二) 经济上的独立意识
  在简爱的心目中,经济的独立是她人格独立的支柱,只有经济独立,她才觉得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简爱经历了痛苦贫穷的童年,但她发奋努力,终于以超群的才华当上了老师,经济上得以自食其力。她对经济上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强烈的也是贯穿始终的。罗切斯特给她买的昂贵的衣服首饰,都让她一一推掉。
  简爱对经济上独立的要求,并没有使她把金钱作为唯一的目标,在叔叔的遗产一夜之间由赤贫变为富有的时候,她立即就把遗产的大部分转赠给她贫穷的表哥表姐。她清楚的懂得,如果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那么在政治上、婚姻上就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可言,这个认识无疑是接近真理的。
  (三)对待婚姻的态度
  为了捍卫婚姻的纯洁与神圣,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下,在强烈的爱情的包围中,简毅然选择了离开,离开罗切斯特,在她看来,自由、尊严、平等,永远是第一位的,永远神圣而不可侵犯!她的离开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把爱情与人的真正价值紧紧连在一起,从而使爱情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她的出走,不仅完满的表现了她的性格,她的执着追求,而且是对世俗观念的大胆蔑视。
  二、简爱的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出身卑微平凡的简爱虽然相貌普通,却拥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罗素曾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如空气,没了它,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简爱的善良除了我们理解的同情心外,更有着超越普通人之上的无私与宽恕。
  (一)宽容
  感动了无数读者的那一幕,临终前,简爱陪在舅妈里德太太身边。从小说中,我们看到里德太太简直就是简爱苦难的源头,随着收留她,疼爱她的舅舅里德先生的去世,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里德太太把简爱当做佣人一样对待,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刁难,对这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不但不给予同情与关爱,反而处处苛责,纵容自己的孩子欺负。更可恨的是,她把简爱送进了标榜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人间地狱般的慈善学校里,并且在前来接简爱的布鲁赫尔斯先生面前撒谎怒斥简爱是一个撒谎而讨厌的女孩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深深伤害自己的人,简爱原谅了。
  (二)独立
  在简爱寻求的爱情独立里,二人在经济上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依附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是对男女的社会关系作出了相适应的解释。女性要独立,首先要争取经济上的独立,撇开对男性物质上的依赖。所谓“靠诚实的劳动挣得的面包,比不劳而获的面包更香甜。”在她打算嫁给罗切斯特时,她的想法就是:不依附于对方,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带来更多的财产。她拒不接受罗切斯特送给她的钻石戒指、项链和手镯等奢侈物品。当罗切斯特要她立刻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时,她据不认同,而是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她要以自食其力的劳动来保持个人的人格尊严,也维护了自己纯洁高尚的爱情。
  (三)尊严
  简爱悲惨的成长历程让她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她宁可承受孤独,也不愿低三下四、无视人格的去祈求怜悯和同情。当仆人告诉她称呼表哥主人时,她勇敢的反问道:“他怎么是我的主人?我又不是仆人!”无论是舅母的虐待还是别人的侮辱,无论心灵受到多大的创伤,她都自尊自爱,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格。
  为了尊严她抛弃了爱情,简爱勇敢的跨出了桑菲尔德的大门。冲破了世俗的樊笼,令人敬佩。在一个多世纪前,对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和金钱的女子,做出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而这也正是简爱独特的个性决定的。面对着忍辱偷生还是个人的尊严时,简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经过一夜的思考,简爱毅然离开。她知道,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一个人爱她了。简爱每吐的一个字都像重拳一样敲打着我的心,这就是要求平等的呼声。
  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简爱》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人物。虽然对甜美爱情的追求贯穿全篇,但它决非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夏洛蒂·勃朗特精心塑造的这个不平凡的女教师形象正是作家复杂的人格、情感、意志的汇聚与写照,作者通过简爱坎坷的经历宣扬了自己的社会主张,揭示了一个同时代的人们常常忽视的问题——女性问题。
  简而言之,作者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表现了对女性问题的思索,从而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吹响了第一声号角——这正体现了十九世纪西方妇女已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
  参考文献:
  [1]苏珊·S.兰瑟,黄必康译,《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简爱》.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3]伊·谢·科恩著,佟景韩译.《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4]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刘文荣译.伍尔夫读书笔记随笔.文汇出版社,2006.
  [5]夏洛蒂·勃朗特著.李娜.李霞译.简·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