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德育渗透浅谈

速读·上旬

摘 要: 任何学科,都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责任。数学不仅仅只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科,它如同一些文字学科一样,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应该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渗透中,教师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教师首先得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外,通过其他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多个途径完成德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 德育;情感教育;人格魅力;德育素材;活动

数学学科如果只是片面强调公式定理的识记,以及习题的训练,将会把学生推入题海战术的深渊。学生即使竭尽全力学习数学,也只是为了考试获取高分罢了,而不懂得将数学知识与日常实际结合起来,成为功利心极强的畸形人才。数学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德育,将不能引领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科之美,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毫无益处。数学的学科之美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挖掘出来。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和班主任的我一定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到数学美的问题,学生都很难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三角形,几何图形,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鼓励学生追求优美解法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使命题得到巧妙的解答。例如 : 在我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当中有许多图形,这些图形无处不在,让学生找生活当中的几何图形,在找的过程中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进一步渗透祖国的大好河山离不开我们的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数学,将来用我们的所学报效祖国。我在数学教学中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沉闷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自觉地引进美学机制,按照美的规律去选择、去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欣赏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意愿,提高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再如讲授《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准备了教学课件,在讲授新知识前,先让学生伴随音乐欣赏生活当中的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欣赏完后提出问题,这些图形就存在生活当中,那么它是怎么作出来的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美、发现其中的美,特别是若能利用数学美解答数学问题,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利用一定的时间专研数学当中的重点体型,力求探讨出更多的解法,并利用特殊的题把相关的问题很轻松的解决掉,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和教师自身学识的魅力,比如: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四个,如果在教学中把已知条件灵活的变动,那么所用的判定是不一样的,既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灵活性,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像在变魔术从中找到乐趣。在做人方面 ,我经常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错了不承认自己错了,我自己以身做责,错了勇于承认错误,并且要改正。这样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才能从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八年级第一章《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去年我承担“新城区级公开课”和“呼和浩特市数学示范课”时,我没有直接去教授他们新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按组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常常配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结合我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爱护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良好的道德规范对人的一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教师认真观察学生、挖掘教材、用心设计过程,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就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而有效进行。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