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学科,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人生价值观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难点,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十分不利。所以,相关人员有必要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施以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教学难点及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一、二年级知识内容的巩固,又为更高年级教学奠定有利基础。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教学难点,包括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等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以采取有效对策更好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记忆难度大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短期记忆力虽然较好,但是长期记忆效果较差,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学生记忆效果差的教学难点问题。另外,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较浅,难以实现理解记忆。由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记忆。
(二)学生自制力较差
小学三年级学生虽然有着较高的求知欲,渴望探索未知领域,但是学生自制力较差,难以支撑强烈的求知欲。简言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出现“走神”现象,进而短暂性忽视学习,可能错过重要知识内容,既降低了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由此可见,学生自制力较差是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三)数学逻辑性较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仍然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理解难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三年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与生活实际并无实质性的联系。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带有的神秘色彩,使多数学生望而却步,不敢企及。然而,此种想法是错误的。
(四)学生不易掌握教学重难点问题
在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教学重难点问题,这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问题之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是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不同因素而确定的。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好把握教学重难点问题。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难点的原因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时常遭遇教学难点问题,既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虽然知识难度不大,但结构复杂多样,对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学生极易在学习中出现概念混淆、知识点含混不清等现象,对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利。其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三年级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导致思维狭窄,为教育教学提出了难题。最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由于三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突破数学教学难点的对策
(一)巧设课堂提问以加强学生记忆
为解决学生记忆难度大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巧设课堂提问以加强或巩固学生记忆。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大,所以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吸引力是尤为重要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给予学生以表扬和鼓励。例如:讲解正方形边长计算课程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正方形具有的特征。其次,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与此同时,多数学生会选择四边相加方法而求周长。教师继续提问,“哪位同学有更简洁的算法?”此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联系正方形特征而想到边长乘以4的解题方式。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解决学生自制力差的教学难点有利。例如:教师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内容时,如果简单的要学生计算44÷4=?,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但是,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请班级学生分成4排进行站队,并查一下每排有多少名学生。由此,学生自然而然计算出44÷4=11。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领悟除法运算,既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提高学生自制能力。
(三)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于数学逻辑性强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施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讲解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内容,使学生自觉将所学知识和新知识紧密联系。例如:在讲授三位数加法运算376+284=?之前,带领学生复习两位数加法运算。其次,在解答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有顺序的逐一解答小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利用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认识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庭寻找洗衣粉、牙膏等生活用品的克数,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又促使学生在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中掌握教学重点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突破教学难点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而应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可以积极研读教材,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则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贺峥嵘.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刘美丹.图式教学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迁移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薛莲花.小学英语故事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马红娥.某学校三年级数学合作学习对学习效率影响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储成余(1975.2~),男,汉,陕西省商洛市,职称:小学二级,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小学三,四,五,六年级数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