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关键

速读·上旬

摘 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

关键词:英语课堂;主体;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里,能掌握主动权,能够主动、自觉、积极地学习。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情绪、爱好,用启发的方法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化被动为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水平再高的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学习,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communicate),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不是我教你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用英语表示则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在英语教学里要把教和用统一起来考虑;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用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用什么;怎样用就怎样教,怎样教也怎样用。教师或学生不是单纯地教或学英语知识,而是通过操练,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尽量利用教具,创造适当情景,进行以英语作为交际的真实的或逼真的演习。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英语的用场,学了就会用。要使学生从最基本阶段起就迈入实践掌握,尽早运用的正确之路。要设法使学生爱学、勤学、会学,把兴趣与意识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兴趣一直高涨;把成绩和能力都抓住不放,能力一直得到突出;把教与学密切结合,使学生经常可以在脱离教师情况下,沿着正确的轨道自主前进。

二、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45分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亲切,充分尊重学生以求得心灵沟通,师生彼此理解、信任、合作。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应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趣味性和幽默性,利用游戏,对话表演,演唱英文歌曲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增加课的趣味性。要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尽量运用电视机、影碟机、录相机、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的科技含量,增加课堂容量为学生提供真实有趣的英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地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合作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 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由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让学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 l  have.”“No, l  haven’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Yes, l have.  lt’ 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

Yes, l have. l’ ll never forget it.……

No, l haven’ t. How l wish to go there.

No, l haven’ t. But l wish some day l could go there.……

又如,SEFC  BOOK  IA,Lesson 37,主题是关于sports的对话,因为学生年轻活泼,爱好运动,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开动脑筋,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尽可能多的说出一些体育用语,如:tennis,  badminton,  relay race,  wrestling,  balance  beam,  shooting等。

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关于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学会、北京市东城区JIP实验课题领导小组

[3]《论素质教育》.北京市教育局

[4]《论师德修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党委、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团委

[5]《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