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速读·上旬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写的一部伟大的著作,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是非常宝贵的。《提纲》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还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在世界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一个提纲式的笔记,当时题为《关于费尔巴哈》,是他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在生前并未发表。1888年恩格斯发现了这个笔记,恩格斯曾给《提纲》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恩格斯给出的评价恰如其分,《提纲》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提纲》 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 第一次把实践理解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 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它所包含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理论原则,对于我们澄清思想、把握真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实践的观点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开篇第一条中马克思就揭露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意义,而他则运用辩证唯物法,考察了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了两者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这一重要的理论原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始终坚定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作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需要能动地去认识和把握。而要做到这一点,思想僵化、封闭是不行的,必须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视野、解放思想。社会主义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我们党带领人民去主动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纲》的第二条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认识不仅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人的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对某事物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达到了统一,那么这个认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同样也需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按照江泽民所说的:“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三)实践具有能动的作用

《提纲》的第三条主要指出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对环境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同时通过能动的实践改造作用,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深化。这里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由于他们不了解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不能正确地理解人和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即他们得出的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人不仅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和教育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四)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和源泉

马克思分析和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只有对世俗基础进行实践的改造,才能消灭宗教。我国对待宗教问题有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那就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是近些年来,总有一些宗教兴起,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团结,这些宗教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排斥和唾弃。

二、人的本质的观点

《提纲》中的第六第七条阐述了人的本质的问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最后还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本质。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需要人来实施和推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重要原理,也为现代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的生活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经济、政治、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社会的种种变化都牵制着人们的发展,所以,“和谐”就变得尤为重要。纵观历史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是与社会紧密相联系的,闭关锁国显然是不适合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的。对于单个人来说,想要在社会中生存是需要他人的帮助的,不可能自给自足地生活下去。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具有社会性,是受社会的约束。

另外,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按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和调整社会中各种不适当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社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只有抓住人的本质这个关键,深入到复杂的社会联系和矛盾冲突中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改造世界的观点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此话堪称马克思的经典之句。这里马克思以一种新的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指出它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进一步的阐述,“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确立对存在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存在的东西。”它无疑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并贯穿全文。以实践为基础,初步阐述了一系列新世界观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将马克思这一实践的观点运用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之中,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将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感性认识及时上升到理性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汉华.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三个观点[J].学理论.

[3]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导读[G].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46.

[4]王良铭,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解读[G].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选导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98-108.

作者简介:

李丹(1987.9~ ),女,天津师范大学,13级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研究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