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云南泸沽湖景区旅游发展现状述评

速读·上旬

泸沽湖云南部分行政划分隶属于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本文以泸沽湖云南部分作为研究区域,在本文中将这一区域统称为永宁摩梭人社区。

一、云南泸沽湖景区概况

(一)区位条件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地区宁蒗县与四川省西昌地区盐源县的川滇交界处,北纬27°36’55”~27°47’2”,东经100°43’36”~100°54’20”之间。泸沽湖湖域面积50.4平方千米,湖面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0.13米,最大能见度12米,四面环山、林木葱郁、山水相映,景色迷人,享有“中国西南的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其中云南部分27.6平方千米。

由泸沽湖景区出发,可在一日内到达亚丁、香格里拉及丽江中的任意一个景区。泸沽湖自然景观资源纯净、柔美,属摩梭母系文化区,具有文化景观的唯一性。泸沽湖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相互衬托,使泸沽湖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符合当今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是极具旅游发展潜力的乡村民族社区。

(二)自然环境条件

泸沽湖为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同构成。泸沽湖景区最高点为湖西南面牦牛坪附近主峰,高4200米,形成相对高差1500米的壮观景象。泸沽湖如明镜镶嵌于高原群山之中,作为较著名的高源深水湖泊,泸沽湖最大水深93.5米,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居我国淡水深水湖的第三位,仅次于长白山天池和玉溪抚仙湖。

泸沽湖流域地处西南季风气候区域,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的特点。境内地形复杂,群山连绵起伏,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区内干湿季分明。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近年来的调查,泸沽湖流域有种子植物784种,隶属378属,114科。由于自然条件优厚,人为影响相对较小,从湖滨向四周山地到最高点海拔3870米的地带,都分布有森林。泸沽湖流域动植物资源丰富,可观赏性和可开发性均较强,构成泸沽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产品。

(三)社会经济背景条件

1.人口状况

泸沽湖景区所在永宁乡行政区域人口较新的统计资料为18768人,居住着摩梭、彝族、普米、纳西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0%。

2.经济特征

泸沽湖景区——永宁摩梭人社区地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众多、科技文化落后。经济收入以农牧业为主,广种薄收、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主要种植玉米、豆类、洋芋等旱作,牧业以圈、放养结合方式为主。近年来,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较新的区域经济资料显示永宁乡农村经济年总收入为4479万元,人均2387元。

3.人文特色

泸沽湖景区内的摩梭人在建国初期民族划分时被划分为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一万五千余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语言、服饰、建筑等都有着其独特性。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特殊的“走婚”风俗和“母系”继承制度,以及达巴教和藏传佛教的交融,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欣赏美丽的山水,领略异族风情文化。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形成摩梭人研究热。值得一提的是沪沽湖地区也是多民族聚居区,有多样性的民族文化,除摩梭人的独特风情外,还有小凉山彝族毕摩文化和服饰、饮食文化,普米族的多神崇拜文化,金沙江边傈僳族以葫芦笙为代表的音乐舞蹈文化等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云南泸沽湖景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可进入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交通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先行产业,非特殊类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条件影响着区域旅游发展的程度与前景。泸沽湖景区目前有航路与公路两种可进入方式,铁路暫无规划。

1.公路运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云南省内通往泸沽湖景区的公路从丽江出发为主,有一条建国后修建的三级公路,一条新进修建并已经开始通车使用的二级公路,其中部分二级公路与三级公路路段重叠。

除各旅行社的旅游车外,每天有四班从丽江开往泸沽湖的班车,其中两班为新客运站班车,两班位高快客运站班车,发车时间均为上午,路程4个半小时~六小时左右,视当天天气路况情况而定,终点站只停靠于洛水村。另有惯于使用网络人群较偏好的一种去哪网外包私营小型汽车运营方式,出行可选时间较多、乘车地点可与司机联系,终到站也有洛水、里格等多种选择,方式类似滴滴打车,但承运司机会在途中推荐他们熟识的住宿以及可以获利的旅游项目等,会使部分游客产生较反感的旅游感受,路程五~六个小时。目前所有客运车量均(且必须)途经宁蒗县城,票价50~90左右。由于公路依山而建,连续的盘山路使得游客饱受颠簸之苦,倍感疲劳。

由于公路行车的时间过长、且为了行车安全,只能白天行车,使得由丽江至泸沽湖的旅游行程通常处于下午或晚上到达后进行旅游活动,住宿一晚,第二天早起后返回丽江这样一种停留时间短、旅游效用不高的境况中。而旅行社安排的常规泸沽湖旅游线路也多为此种行程,只有少数时间充裕的自助游游客才会根据其自身条件安排和延长其泸沽湖行程。因而多数游客在面临必须时间内的多个景点选择时,较容易放弃在路程中耗费时间过多的泸沽湖区域,而将旅游意向指向游玩时间可以更加充裕的区域。

2.航空运输前景分析

在原本的规划中,泸沽湖机场应于于2012年完工,但由于资金、施工等各种问题,到2015年10月12日才正式通航。机场海拔3293米,是云南省内目前海拔最高机场。目前仅有祥鹏航空一家航空公司运营每周一、三、五、日一班往返昆明与泸沽湖的航班,航行时间1个小时。机票全价人民币1600元,根据淡旺季不同,通常票价在350到900左右。

由于机场海拔较高,常有因延误产生的旅游交通耗时增加,加之航空费用较高,性价比未必高于公路客运。规划时所预估的航路开通会使得泸沽湖景区交通状况将会有所改善,游客数量预计也将有所增加的情况,在开通的这两年时间内,暂时未见因航路开通而产生的明显增长。

(二)旅游服务设施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1.住宿与餐饮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泸沽湖景区内住宿、餐饮设施呈现从湖区沿岸集中向内陆分散减少的趋势。住宿、餐饮设施以洛水和里格两自然村最为集中,但经过十年的发展,两自然村原本各具特色的旅游感受已趋于同质。而其他自然村由于受区位、知名度等因素影响,相关旅游设施虽有分布,但未见较大影响力。

就宾馆、饭店等接待设施来看,泸沽湖周边现有床位9690个左右。其中,洛水村有床位5230个左右,里格村有床位3550个左右,永宁乡也有900个左右床位。住宿设施有村民贷款自建,也有将家屋出租给外地人建造或装修收取租金等模式。由于贷款自建有一定风险,且对游客住宿感受把握不准,越来越多居住于湖边的社区居民选择将房屋出租给外地人改造经营收取房租更这一更加安全的收益方式。

就餐饮设施来看,多为将家屋临街一侧出租,均由外地人经营。餐饮特色除里格村烤乳猪外其它菜品几近雷同且口味一般。

目前,除各长假及旺季游客数量暴增以外,泸沽湖景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内每日游客数量为一千人左右,至12月、1月淡季期间,每日游客不足四百人(根据泸沽湖管委会历年统计资料计算得出)。该种境况的存在,使得泸沽湖内众多接待设施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形成资源浪费,且容易导致为保客源的低价竞争、为得收益隐性购物等现象,甚至出现旅游感受降低导致旅游价格降低、旅游价格降低导致旅游感受降低的恶性循环。

2.娱乐设施现状及问题

经过十年的发展,泸沽湖景区的娱乐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既有展现摩梭人从出生到婚姻到祭祀等生老病死整个过程的“花楼恋歌”大型歌舞演出,也有可以参与其中的小型歌舞打歌场,此外还有摩梭人祖屋家访展现摩梭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泸沽湖景区内,现有一台大型歌舞表演、四个小型歌舞表演加打跳的打歌场、九十八户可以进行民俗家访的家屋。还备有猪槽船、马匹等活动工具供骑马、乘船游览用,山上设有简易的摔跤场地。永宁坝内温泉乡依天然温泉优势设有简易洗浴场所。

就目前情况而言,泸沽湖景区的旅游类娱乐性活动以乘船游览、打歌场打跳、摩梭家屋家访为主,而更具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较少,导致游客在景区停留天数一般仅以一天为主,若时间稍长则易产生厌倦感与乏味心理。

3.旅游商品现状及问题

旅游商品服务设施多集中在洛水和里格两村,有数家旅游商品零售店,但是其所卖商品多为外地引进,缺乏本地的特色商品,反映摩梭地方风格的旅游商品仅有泸沽湖手绘地图以及有关泸沽湖和摩梭的书籍和音乐类音像制品等。此外,还有数家银器商品店,但均为自称摩梭人的外地人开设,所售银器银含量极低。此种现实表明泸沽湖特色旅游商品缺失,并存在在商品销售中欺蒙坑骗游客的行为,为泸沽湖景区信誉带来极大损害。

4.导游服务与旅行社现状及问题

泸沽湖景区云南片区无景区专业导游,仅有家屋家访时的住家讲解人员。放眼整个景区的大区域,由于缺乏了解热爱景区内文化、风俗、环境的本地导游人员,现有导游多从外地带团而来,时常产生片面、歪曲地介绍泸沽湖风景区状况的现象。本土旅行社和导游的缺失,不仅使本地居民在利益分配中损失颇大,且不利于社区参与和协调共生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三)旅游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景区内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景區内公路交通方面,各自然村落间均有新建的二级公路相通,自然村落内主要路段也均为修缮平整的柏油路或石板路,便于行车。洛水村由客运站可作为公共交通停车场,较为宽敞。里格村狮子山下一小块私家车停车场,由于场地较小且不是专用停车场,较为拥挤。自驾游且住宿的客人通常将车停在住宿家屋的园内,较为方便。洛水村与里格村之间有当地人经营的拼车形式的短途交通服务,对自助游的游客而言也较为方便,价格在20~30元之间。但通往其他自然村的客运交通相对较少,有时会带来出行的不便。

水路交通方面,由于洛水村和里格村邻水,均有较多游览船只。游客若有通过水路到达其他村落的意愿,价钱商定合适的情况下,村民也可以承担此类交通任务,费用较高,一般是陆路交通的五到十倍。

2.水、电、通讯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八年的乡村社区建设与景区建设,区域内供水供电已趋于稳定,很少出现停水停电状况。

通讯方面,社区内固定通话、移动通话和网络电讯均设施完善,使用情况良好。

3.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排污设施方面,环湖截污管网于2009年已经建设完成,基本实现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泸沽湖的保护目标。使用八年后,当初环湖截污设施的污水处理能力已落后于现在泸沽湖周边自然村常住人口的使用量,正面临改造升级。

三、云南泸沽湖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规划滞后,同质化严重

泸沽湖景区云南部分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初期多以农户自发的形式为主,如骑马、划船、打跳等旅游活动都是农户自发组织开展的,湖边、岛上的旅游设施也多是农户自主修建的。随着游客增多,旅游投资者也不断增多,投资者的强势资金优势使得他们逐渐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处于主导地位。而由于早期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宏观的指导和合理的规划,所出现得旅游活动组织较混乱、旅游设施修建与景观不协调等情况以及旅游投资者根据自身好恶所开发的旅游产品,一部分并不能较好的展现景区自然之美与少数民族社区文化之美,反而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有些产品存在破坏当地环境、歪曲低俗化当地文化的行为。整体上缺乏具有远见性、全方位性的规划。

(二)旅游产品类型不够丰富,缺乏优秀的文化体验类产品

泸沽湖风景区的旅游产品类型较少,且多属于低层次的观光旅游产品和以民族风情“猎奇”为目的的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主要依托于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泸沽湖、岛屿、沙滩、海湾、湖畔姆格山、云雾天象等自然景观。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中,旅游活动内容仅仅局限于划船、骑马、摔跤、打歌、转山、家访等。由于游客比较感兴趣的“走婚”习俗不易用直接的形式表现,而产生摩梭文化“无处可看”的遗憾与不满,而且泸沽湖风景区最吸引人的母系文化开发却没能深入,缺乏深层次的母系文化、摩梭风情体验类旅游产品。

(三)没有形成合理的线路旅游产品

目前,泸沽湖风景区开发的旅游点多是孤立的,以洛水村和里格村为主,永宁坝略有参与。以旅行社为主的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上,多运营洛水线路、里格线路,以里格线路为主,整个片区没有形成布局合理的旅游线路产品。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