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证研究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传统文化作了很多重要的讲话,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了更准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对高校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教育,特别是高校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时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认知度不高,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挑战。
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诸子百家思想、琴棋书画、传统节日、中国戏剧、建筑、中医、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增强其民族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大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深化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感情,同时能更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得大学生真正以中华民族为荣,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当前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证分析
《高校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课题组2017年10月对某高校30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98.3%,调查中:男性99份,占33.55%;女性196份占66.45%;文史类163份占55.3%,理工类132份44.7%;大一学生125份占42.3%,大二82份占27.8%,大三58份占19.6%,大四30份占10.2%;农村学生198份占67.1%,城市的97份占32.8%;党员21份占7.1%,团员251份,占85.1%群众23份占7.8%;调查涉及面广,回收率高,调查结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问卷结果,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兴趣不浓,51.5%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37.8%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只是有点兴趣,还有几乎11%的学生不感兴趣。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只有42.1%的学生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应该选择性继承,32.1%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10.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利大于弊。以上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兴趣不浓,认识不够,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不能区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61.6%的学生持不乐观的态度。
二是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中国传统节日,只有29.8%的学生能全部记住,48.2%的学生只能记住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的三大思想,只有3.8%的学生知道,29.1%的学生只是大致了解,不能完整描述,其余不知道。中国四大名著,只有2.5%的学生完整看过,17.5%的学生认真看过其中一两部,28.8%的学生看过其中一两部简本,还有同学基本没看过。古代诗词曲赋,7.2%的学生能背下20首,41.8%的学生表示能背下一点点,还有40.5%的学生能背的很少。传统艺术,只有1.6%的学生选择了精通,24.3%的学生选择掌握过一点点,66.1%的学生表示没接触过。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表面,还有很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根本不了解。
三、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现状不积极的原因
一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重视度不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到传统文化后,大家才开始重视起来,但是刚开始重视程度仍旧不够。特别是在此之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努力不够,开展活动较少,宣传影响力度也小。
二是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少。高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没有起到主要的作用。不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在教学组织、课外活动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方面不够。
三是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定冲击。特别是当代“95后”,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问卷中可以看出,91.3%的学生认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影响。
四是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的影响如何这一题上,25.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的各个方面有着很大影响;53.8%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12.9%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小。所以大学生没有在传统文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四、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要想改变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一是社会及政府营造传统文化传播的良好环境。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在问卷中,可以看出49.6%的大学生通过电视电影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0.2%的学生通过书籍资料来了解传统文化。社会上多鼓励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或是电影的发行,同时要保证高质量的节目使得学生接受更多更准确的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
二是学校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问卷显示46.1%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见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创新。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活动,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可以系统地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各种表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再是星星点点,不再是各种片段,而是完整的知识体系。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除了课堂上传授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多组织各种相关的课外活动。除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组织更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可以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进行相关的讲座,满足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需求。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将教室、宿舍、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充分利用,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是学生自身要加强民族意识,树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学生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学生要纠正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去主动发扬,主动承担传承的重任。
四是家庭因素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行为。社会及政府要重视对家庭、社区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强家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在生活中再次影响孩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当前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朴.加强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2).
[2]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何家义.论传统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简介
陈发达(1981.07—),韶关学院学生处综合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