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教学的方法

速读·上旬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00

◆摘  要:童话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的儿童文学样式,在题材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童话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无不被儿童喜爱。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童话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关键词:童话教学;小学语文

童话是一种艺术性、幻想性很高的文学体裁,能够吸引小学生热爱阅读童话作品。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局限,小学生很难对童话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刻的了解,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太过于死板使得孩子阅读的热情和兴趣降低,童话故事的启发、教育作用也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童话教学的方法。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童话,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动物王国开大会》《小壁虎借尾巴》,在低年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我来编童话”的单元习作,在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奇妙的想象描写身边的事物,例如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等。在第五单元的单元说明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尝试编写童话故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的教材编排中,童话占据了大部分篇目,童话写作以及想象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而童话的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以及日常生活用语不同,具有多义性,其含义因读者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不同而变得丰富。因此语文教育要着眼于童话语言这一特性,能够养成学生对语言的丰富感染力和深入理解力。教师更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其次,儿童没有思维的束缚,富于幻想,童话能够在丰富儿童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其创造力。儿童通过阅读童话,能够使他们的困惑感荡然无存,精神获得愉悦,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学生在童话的阅读过程中得到培养的想象力将成为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利用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小学儿童的情感形态不断变化,情感内容不断的丰富,情感稳定性不断增强,童话能够满足儿童在阅读中塑造的丰富审美幻想。教师能够通过童话教学丰富儿童的感受力,提高儿童的审美品位,合理引导儿童对美的感悟,让儿童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因此,童话和语文教学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童话教学对学生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童话文体特点缺乏了解

儿童对童话的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童话的文体特点,童话大多是语言通俗、人物生动形象、情节结构完整,常运用拟人、夸张等写作手法,具有文学性、思想性和情感性的故事。而教师对童话的文体特点缺乏了解,把童话教学当作故事会教学,不仅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更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感、审美感以及创造力的培养。童话教学存在功利化的问题,童话教学应该回到童话文本教学角度上来。

(二)教师过于注重讲授

教师在开展童话教学时,过于强调文章中的知识训练,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重点识字、阅读、写字等方面,没有从儿童的角度来解读童话,难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童话的深层含义,失去了童话教学的魅力所在,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分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往往被教师忽略,教师对童话教学大多是一个说教的过程,讲解方式单一,无法体现童话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无法体会童话中充满童趣的文字,自然而然觉得语文课只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情感需要等,创设情境教学,才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

(一)多形式、充分朗读童话

童话的语言优美、明快、语言反复,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能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特别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用生动活泼、富有情感和儿童色彩的语调示范朗读,充分体现出童话的语言美,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读那些优美的、情感丰富的段落,让学生体会文句中富有情感的语句,使情感与思想相交融。

(二)感悟童话,强化体验

童话是儿童文学,在感性的基础上,也包含一定的理性因素。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应该以理解、感悟、体验为基础。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音乐或小视频、图片,渲染气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思想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牵引想象,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关注阅读期待,尊重儿童反应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是读者解读文本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了解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使他们能够透过童话故事现象看所传达出的意蕴。教师要力求“导而弗牵”,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引进文本,品析童话

学校不能和生活相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过的童话作品进行整合和归纳,放在一起赏析和点评,并在此基础上一起阅读一些优秀的童话作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童话书目,通过讨论和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逐渐的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和生命意义所在。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更可以使我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课外相融合、校内校外相联系、学科间互相影响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能够在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